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满族的女真意识与“满洲”意识——清代满族民族意识的形成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23 10:34

  本文关键词:满族的女真意识与“满洲”意识——清代满族民族意识的形成发展 出处:《满语研究》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满族 女真意识 满族意识


【摘要】:满族由一个自在的民族完成了向自醒、自觉、自信、自强民族的转化,其民族意识也因此经历了女真意识、满族意识、八旗意识、国家意识的发展过程。满族民族意识的不断丰富升华,不仅使满族成为更加成熟的民族,而且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以及中国近代以来逐渐增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为中国现代意义上国家意识、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
【作者单位】: 大连民族学院满学研究所;
【基金】:大连民族学院2013自主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O913-130157)
【分类号】:C95;K249
【正文快照】: 在“满洲”作为满族自称出现之前,历代历朝史料从未对“满洲”的情况有过记载。“满洲”的直系先人是宋金以来的“女真”人。那么他们为什么在明代崛起之后不再自称为“女真”,而改称为“满洲”了呢?仅仅是因为他们不再喜欢女真的称呼或是又找到了新的民族渊源了吗?事情似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凡;清前期的满族民族意识与满汉文化交融[J];学习与探索;2005年01期

2 金荣权;;先秦时代的宗族观念是神话历史化的重要契机[J];中州学刊;2007年02期

3 李鸿宾;;唐前期东突厥复兴反映的族属意识与认同问题——从民族学的角度着眼[J];学习与探索;2008年03期

4 蒋明宏;曾佳佳;;清代苏南家训及其特色初探[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4期

5 欧立德,华立;清代满洲人的民族主体意识与满洲人的中国统治[J];清史研究;2002年04期

6 张书才;典章制度辞解选登[J];历史档案;1989年02期

7 杨明谷;;鄂多里城考[J];清史研究;2006年01期

8 孙静;;试论八旗汉军与满洲的差异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张云霞;;“满洲”族名管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10 楠木贤道;;清太宗皇太极的太庙仪式和堂子——关于满汉两种仪式的共处情况[J];清史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滕绍箴;;论清代满洲贵族认同中原文化之管见[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金梁;;《满洲老档秘录》序[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3 关孝廉;;《旧满洲档》谕删秘要全译[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4 滕绍箴;;论清代满洲贵族认同中原文化之管见[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5 魏弥贤;江桥;;《〈旧满洲档〉与〈加圈点档〉索校》前言[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6 周国炎;;从南笼起义看布依族的民族意识[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7 陈捷先;;《旧满洲档》前言(节录)[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8 神田信夫;陈晖;;从《满文老档》到《旧满洲档》[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9 安双成;;顺治朝八旗男丁满文档案选译[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10 阎崇年;;清廷满洲初期文化满蒙二元性解析[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邸永君;“满洲”一词的由来[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王学泰;从一本书看清朝的汉化政策(下)[N];学习时报;2009年

3 东方文姝;满洲八旗制度[N];黑河日报;2008年

4 赵志强;国际显学:把满学放在世界的高度[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周亚林;抗战时期的开阳文化活动[N];贵阳日报;2006年

6 贾建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新清史”刍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主持人 危兆盖;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N];光明日报;2006年

8 姜长斌;明治维新前日本军国主义的传承[N];学习时报;2005年

9 李国荣;乾隆御制紫光阁石碑[N];中国档案报;2006年

10 陈乻;凡事莫贵于务实[N];辽宁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军;宋代《春秋》学与宋型文化[D];四川大学;2007年

2 敖拉;从《旧满洲档》到《满文老档》[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党为;近三十年来的美国清史研究:以新清史为线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与群体社会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翁有利;长春人口发展与城市变迁研究(1800-1945)[D];吉林大学;2012年

6 徐雪梅;清朝职官制中的满汉差异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成积春;走向盛世的政治思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白初一;清太祖时期满蒙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黄治国;清代绥远城驻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孙淑秋;元代和清代汉族政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西汉时期汉民族民族意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2 乔敏;颜光敏及其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圣明;秦汉华夷观念与民族意识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戴羽;《冲突与整合—魏晋南北朝民族意识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5 韩晓洁;清代满人入仕途径与清代政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宋建设;清初巡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何宇;清代“国语”的制度化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8 苏奎俊;清代新疆满营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9 韩育臻;金朝文化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10 崔如梅;明清以来下梅村的空间结构及其发展机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23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23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4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