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朝鲜族的消费文化趋向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17-12-24 02:12

  本文关键词:朝鲜族的消费文化趋向及教育对策 出处:《教育评论》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朝鲜族 社会变迁 消费心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迁,我国朝鲜族消费文化心理趋向逐渐发生着变化。对东北地区4个朝鲜族乡镇的实地调查显示,新时期朝鲜族正从过去传统而被动接受的消费心理,向现代的多元而主动欲求的消费心理转变。同时,不同程度地出现浪费或攀比等不健康的消费文化心理。因此,应理性分析盲目从众、过度攀比、冲动等消费心理及行为,有效利用群体压力、思维定势、行为定向等心理因素,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为合力,使其发挥正向教育功能,引导和形成健康科学的消费文化心理趋向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民族的社会化发展。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东北地区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人类学调查研究”的阶段成果,批准文号11BMZ035 2010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东北三省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成果之一,批准文号10D066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活动,是社会生产和历史发展的首要前提。消费的主体是一个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历史环境、政治经济制度和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中的具体的社会实体的人。因此,其消费行为趋向与社会变迁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纷繁复杂而日益城市化的今天,我国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联;;清初统治者民族心理探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穆春林;;从贵州彝族丧葬文化透视彝族生死观[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3 李渤;民族心理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J];长白学刊;2004年05期

4 武秀英;;文化生态位对提升民族文化的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5 李佳;;高等教育中少数民族女性的特殊性冲突[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6期

6 陶际恒;布母卓玛;;浅析甘孜州边远山区农牧民教育观念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11期

7 周玲;戴志明;;云南少数民族农科大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银洁;;由潜抑到彰显——论老舍的民族归属意识[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3期

9 向帮华;;乌江流域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内涵发展定位探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郑雪松;;壮族丧葬习俗的教育人类学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史梦薇;;试析镇山村民族传统教育现状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庄金秋;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王晓菲;开放环境下的选择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李艳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社会凝聚力作用的定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李培春;西南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韦海;贵州民族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张婷;西双版纳多民族学校中不同民族学生发展状况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刘婧;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晶晶;学校场域中苗族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唐菊花;和田地区民族中学双语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潘文兴;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继杰;社会结构性差异视阈下的新疆民族心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启平;锅庄舞在兰州市流行现象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思考[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孙玲;宏观视角下的翻译与读者大众心理[D];兰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敏;在全省朝鲜族农民水稻高产经验总结交流会闭幕式上的讲话[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5年01期

2 金喜成;关于朝鲜族出国热的透视[J];满族研究;1996年01期

3 王立中;朝鲜族婴儿的抓周fl桌习俗[J];中国食品;1998年07期

4 刘智文;中国东北朝鲜族自治地方民族和睦的成因初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年02期

5 瞿健文;吉林磐石朝鲜族印象[J];今日民族;2005年03期

6 李秀东;儒学和中国朝鲜族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4期

7 金光世,郑洪波,李万洙;中国朝鲜族人口文化教育素质现代化状况及其特点(1)[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8 金炳镐,泰成;中国朝鲜族人口流动与社会问题[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年03期

9 朴莲玉;朝鲜族亲戚制度与“寸数法”[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年01期

10 晓宁;;暨南大学两研究所联合主办“战后华人社会变迁研讨会”[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兴吉;李天民;;跨世纪朝鲜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2 隋双戈;袁晓飞;李静;郑绍中;邢雁;李凌江;;深圳市义工热线九年来电的初步分析[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卓新平;;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宗教重构[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4 高向东;李伟民;;上海市外来少数民族服务与管理长效机制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5 洪波;;在社会变迁中探求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传承创新之路——以大理州巍山县为例[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宫玉宽;;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7 吴永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策略、模式与制度设计——兼论有关农保的学界动态和制度试点[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唐斌;;中国非营利组织研究的新进展[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9 卢范植;;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华;;解放思想求实创新 不断谱写民族事业发展的新篇章[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凤真;和平乡的团结歌[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民委 杜锦波;公道不公道 一看就知道[N];中国民族报;2001年

3 记者江山;延边各族群众庆祝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N];人民日报;2002年

4 复旦大学教授 唐贤兴;拒绝变革不是良好的治理[N];南方日报;2009年

5 记者 刘红丽;《朝鲜族盘嗦里》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N];铁岭日报;2011年

6 李春逸 毕淑梅 张学慧 本报记者 孙春艳;白山松水 和韵和风[N];吉林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敏;“兴边富民行动”启示录[N];人民政协报;2000年

8 记者 陶忠辉 实习生 叶翩 通讯员 高建洲;和谐阳光:照在身上暖在心[N];湖北日报;2006年

9 向荣 作者系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社会更需要“行动者”[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杨团;关于中山慈善万人行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学分析[N];中山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庆植;全球化背景下的思考:中国民族政策及朝鲜族历史、现状与未来[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马永明;论外部性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以香山籍归侨为例[D];暨南大学;2004年

3 肖文燕;华侨与侨乡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刚;社会主义制度在延边地区的确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郝亚明;体制政策与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吐尔地·卡尤木;维村社会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云霞;锡伯族文化探微[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杨沛艳;黔中苗族宗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马爱杰;现当代我国民族乡村政治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王卫平;社会变迁中的使鹿鄂温克族[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忠秀;布依族社会变迁与家庭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陈文鹏;行政生态学视角下我国县政改革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刘春学;清代赫哲族屯田戍边及其社会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朴光星;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朝鲜族社会的重组[D];延边大学;2000年

5 金成根;党的民族自治与朝鲜族各种团体的“民族自治”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6 罗娟;凉山地区的非政府组织[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于佳琦;永定下洋侨乡的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李博;平山木柄瑶的社会变迁与科学发展[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崔家田;从“无序”到“有规”[D];苏州大学;2005年

10 曹敦;牧区社会变迁中的牧民权益观念和问题[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26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26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4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