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试析黔西北基督教传播地区族群文化与族群认同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7-12-25 10:09

  本文关键词:试析黔西北基督教传播地区族群文化与族群认同的变迁 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族群文化 族群认同


【摘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等苗族、彝族聚居地是基督教在黔西北的主要传播地区,基督教对这些地方的族群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信仰的转变,族群文化、价值观、人生观等族群性特征也发生了相应改变。族群随祖先信仰文化与原生情感的认同转变为基督教文化与情感的认同,从而使族群认同从血缘向宗教情感、血缘、地缘多层次发展。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民族科学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黔西北基督教传播地区族群性与族群关系研究”(编号:09X JC850002)
【分类号】:C955
【正文快照】: 黔西北古为蛮荒之地,彝、苗、仡佬、布依、蒙古等少数民族长期在此大杂居小聚居。黔西北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赫章县是基督教内地会和循道公会影响最大的地区,也是这两派基督教在少数民族地区取得重大进展的地区。基督教自1904年传入黔西北并建立教会组织已有100多年的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慧真;教育与民族认同:贵州石门坎花苗族群认同的建构[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黄瑾;;复合文化:基督教背景下的彝族文化变迁[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刚;;古代会盟中的仪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以唐蕃间会盟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2 陈君;;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化展演——以浙东楚门铁梗游行为个案[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东人达;圣经基督教教会及其在滇黔川的活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1期

4 东人达;;黔西北滇东北彝族教会及其自立特征[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5 郭娟娟;;“白蛇传文化”的人类学解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邓春丰;;傅相祠庙会与乡村社会的精神生活[J];沧桑;2008年03期

7 何秀丽;;于田维吾尔族“居宛托依”的教育人类学解读[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杨婷婷;;身体认知体系下的洁净观——回族“逊奈”仪式的象征人类学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刘国铭,刘治修;从文化视角看宗教的政治问题——以先进文化抵御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尕藏加;;民间信仰与村落文明——以藏区神山崇拜为例[J];中国藏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大可;;女性与福建民间信仰——文献记载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阿拉坦宝力格;;祭祀游艺的人类学研究——以蒙古族祭敖包为例[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翟鹏玉;;左右江流域“那”文化生态审美资本的历史运演及其对广西和谐社会建构的作用[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海路;徐杰舜;罗彩娟;;族群理论研究文献回顾[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5 杨清媚;;“离”与“守”:村落人际关系网络中的权力关系[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6 杨世海;;石门坎兴衰原因的精神考察及启示[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六辑[C];2013年

7 郭敬宇;;道教与黑衣壮生命观比较研究[A];宗教与民族(第八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陈刚;唐前蓬莱神话流变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晓舒;湖北红安张家湾舞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安霞;“走”出来的“亲戚”[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尹爱华;意识形态·民族·民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高彩云;偏人族群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马小平;人类学视野下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陈玉环;威廉·戈尔丁的《蝇王》的原型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应文达;鄂温克族民间禁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康慕云;大学仪典教育功能的实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胡明锋;春晚—一个世俗神话的建构与阐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泽梅;宁夏同心县韦州地区女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肖男;先秦时期的原始宗教与王权[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育菡;小学阶段仪式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剑峰;;族群认同探析[J];学术探索;2007年01期

2 高源;;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3 周如南;;白马人族属研究述评兼及族群认同理论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徐黎丽;孟永强;;多民族村落族群认同的原生特点与现代构建——以甘肃甘南夏河县桑曲塘村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王灿;李技文;;近十年我国族群认同与历史记忆研究综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张应强,朱爱冬;都市社会的族群认同及其表述实践[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杨小柳;一个处于区域性“少数民族”地位的汉族族群建构——对云南大理州鹤庆县金敦乡积德屯村的调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兰林友;论族群与族群认同理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索端智;;历史事实·社会记忆·族群认同——以青海黄南吾屯土族为个案的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汤春华;;图腾信仰与族群认同——以广西壮族族群蛙图腾信仰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新;柴可;;族群认同的人类学研究——理论与经验的双重视野[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2 邢莉;;成吉思汗祭祀仪式的传承与族群认同——以2000年10月龙年大祭为个案[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3 刘大可;;族群认同与族群符号——赣闽粤台客家族群的田野调查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蓝达居;;畲族认同初论[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5 唐戈;;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6 李伟梁;;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海瑛;;论盘瓠神话与畲族族群认同的中间环节[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8 张慧真;;教育与民族认同:贵州石门坎花苗族群认同的建构[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9 熊迅;;作为展演的认同:边缘场域与族群表征[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10 海路;徐杰舜;罗彩娟;;族群理论研究文献回顾[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铱涵;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问题的中外之争[N];中国民族报;2014年

2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广西融水苗族民族认同的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蓝剑明;中越巴哼人的跨国族群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少华;网络空间的族群认同[D];兰州大学;2009年

2 邱兴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族群认同与宗教认同[D];上海大学;2009年

3 赵红梅;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丽剑;“民家情”: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未;贵州少数民族的生存发展与族群认同[D];贵州大学;2009年

2 卢飞斌;菲律宾华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孟永强;论多族群村落中的族群认同与交往[D];兰州大学;2012年

4 王晓玲;论族群认同和族际交往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卡马力提·库尔曼汗;新疆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同性恋族群认同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6 应超;当代城市少数族群的族群认同与族群关系[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7 李霞;锡都个旧:资源开发与族群认同[D];中山大学;2010年

8 肖丽丹;半山客族群认同的维系与变动[D];中山大学;2010年

9 周颖虹;毛南族族群认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范宇;社会环境、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32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32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8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