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美学界有关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接触历史的研究动态——以北美殖民地时代易洛魁亚地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美学界有关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接触历史的研究动态——以北美殖民地时代易洛魁亚地区为例 出处:《世界民族》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北美殖民地时代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接触的过程对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历来受到美国早期史学家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民权运动和新文化史学思潮的影响,北美学者对印、白文化接触历史的研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印、白文化接触的过程日益被看做是印第安人文化与白人文化彼此发生文化适应的历史,以往遭受忽视的印第安入和殖民地普通白人民众的认识和感受开始得到史学家的重视。国外学界对印、白文化接触历史的具体性研究大多围绕政治、军事和经济三个方面展开。本文通过对北美学者主要观点和相关论著的梳理,以期较全面地展示出北美学界对近代以来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的研究动态。
[Abstract]:The contact process between Indians and whites in the North American colonial era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and has always been the concern of the early American historians. Since 1960s, influenced by the trend of civil rights movement and new cultural historiography, North American scholars have shown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tudy of the contact history of India and white culture. The process of contact between India and white culture is increasingly regarded as the cultural adaptation history of Indian culture and whites culture. The recognition and feelings of the white people who had been neglected in Indian before entering and colonizing began to be valued by historians. The foreign scholars' research on the contact history of India and white culture is mostly focused on three aspects of politics, military and economy. Through combing the main points and related works of North American scholars, this paper aims to show the research tren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ns and whites in modern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1SSXT11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C95;K71
【正文快照】: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不同种族文化的接触和交流频繁发生。尽管当今的美国社会仍然存在着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的差异,但强调多种族文化共存的文化多元主义日益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思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美国历史上曾存在着不同种族文化间的激烈对抗,印第安人文化与白人文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修申;印第安人眼里的美国独立战争[J];读书;2005年03期
2 付成双;;试论毛皮贸易对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态影响[J];世界历史;2006年03期
3 丁见民;;试论美国土著民族反对印第安人新政的原因[J];世界历史;2006年06期
4 梁立佳;;基督教在北美殖民地早期易洛魁部落联盟传播问题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梁立佳;;文化视角下看北美印第安社会禁酒[J];衡水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喻冰峰;;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全面同化”政策述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梁立佳;邵尉;;国内外北美易洛魁人宗教信仰研究综述[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喻冰峰;;美国城市印第安人的反向移居与印第安人的自治政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10期
9 钱轶娜;;浅析杰斐逊对印第安人的政策[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5期
10 蔡永良;毁灭文明的教育——评《为了毁灭的教育》[J];美国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苏珏;;传统文学在现代语境中的文化建构——当代美国土著小说创作述评[J];当代文坛;2010年01期
2 吕伟超;;从自然与历史的复活里向往新生──对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文化解读[J];电影文学;2007年17期
3 龙波宇;;“父亲”的“教育”——论1880至1920年间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全面同化”政策[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1期
4 张艳;;印第安人的哀歌——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杰克·伦敦的《老头子同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秦晓梅;;雨山行——奇奥瓦人的文化苦旅[J];长城;2013年12期
6 李丽华;胡冬青;;从印第安文化影响解读《燃情岁月》[J];电影文学;2014年03期
7 卢端芳;;自由与多样性:作为地方知识的文化遗产[J];文化遗产研究;2012年00期
8 李剑鸣;滕延海;潘洁;郑启芬;;近五年国内美国史研究概述[J];世界历史;2011年02期
9 王艳萍;;从《爱药》看美国印第安人的真实生存状态[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4期
10 王晓华;;美国印第安农村人口的经济现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付成双;;美国西部开发中人与环境关系的变迁[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2 蔡华杰;;私有化是破解生态难题的灵丹妙药吗?——生态社会主义对自然资源私有化的批判及其启示[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蔡华杰;;公有抑或私有?——关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争鸣与启示[A];“改革与创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超;美国“肯定性行动”中黑人就业政策研究(1965-2000)[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彦东;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政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3 刘克东;趋于融合:谢尔曼·阿莱克西小说主题发展轨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宋鸥;美国墨西哥移民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廖敏文;《联合国土著民族权利宣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冯广林;美国少数人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宋银秋;美国政府强制同化印第安人教育政策的制订与实施(1877-1928)[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宋赛南;根与路:厄德里克的灾难生存书写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蔡华杰;当代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凤喜;论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现代化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新斌;教育的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常昌;美苏民族融合范式之比较[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3 宁宇;美国印第安政策与印第安人有限政治权利探讨[D];外交学院;2011年
4 贾玉超;永胜县散杂居普米族发展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刘丁一;20世纪后半期美国东正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解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若青;云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实践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宋政华;格兰特的和平政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波;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少数族裔的经济调适[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白艳丽;镀金时代大平原开发缓慢的表现及原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滕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汉双语教育的历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长江;小民族,大课题——以赫哲族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蔡永良;美国土著语言法案[J];读书;2002年10期
3 周大鸣;论族群与族群关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李晓岗;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重新安置及其城市化[J];世界历史;1992年04期
5 姬虹;民权运动与美国南方黑人政治力量的兴起[J];美国研究;2000年02期
6 蔡永良;毁灭文明的教育——评《为了毁灭的教育》[J];美国研究;2002年01期
7 杨恕;曾向红;;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现状研究[J];美国研究;2007年03期
8 李剑鸣;美国土著部落地位的演变与印第安人的公民权问题[J];美国研究;1994年02期
9 郑晓云;论全球化与民族文化[J];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10 钟进文;西部大开发与小民族文化遗产的弘扬 保护[J];青海民族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艳梅;;《秋日传奇》:美国白人文化与印第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新闻爱好者;2011年06期
2 崔琰;;白人文化冲击下的自我迷失——从后殖民视角解读《最蓝的眼睛》[J];考试周刊;2009年14期
3 张凌灵;王二庆;;白人文化冲击下的黑人心灵——对《最蓝的眼睛》主人公的弗洛伊德心理解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4 倪云;;《爱药》:印第安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5 宋利辉;;论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白人文化对黑人的影响[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06期
6 孙明丽;孙浩;;历史语境下库切的小说《耻》中南非白人文化身份探究[J];芒种;2012年20期
7 朱波;;白人文化对黑人心灵的冲击——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J];潍坊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王守仁,吴新云;白人文化冲击之下的黑人心灵——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蔡s,
本文编号:1338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38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