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青海海西地区蒙古族民商事习惯规则的历史及其影响——兼评1640年蒙古族的《卫拉特法典》

发布时间:2017-12-27 19:26

  本文关键词:青海海西地区蒙古族民商事习惯规则的历史及其影响——兼评1640年蒙古族的《卫拉特法典》 出处:《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蒙古族 卫拉特法典 民商事习惯 规则 历史 影响


【摘要】:蒙古族的民商事习惯规则,多以成文的、法典的形式表现,其原因之一就是蒙古族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有过统治时期,即元朝。其后的朝代(明、清时期),仍承袭元朝的做法,将治理蒙古社会的规则进一步法典化、专门化。本文以1640年蒙古族的《卫拉特法典》为基本线索,并结合调查的结果,就法典中的有关民商事习惯规则条款以及该法典对现今青海海西蒙古族地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Abstract]:Mongolian customary and commercial custom rules are mostly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written and codified code.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at Mongolian had once ruled in Chinese history, namely Yuan Dynasty. The subsequent dynastie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till inherited the Yuan Dynasty, and further codified and specialized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society of Mongolia. In 1640 the Mongolian "Oirad code" as the basic clu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it's code of civil and commercial custom rules and the code effect on today's Qinghai Haixi Mongolian region is discussed.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
【基金】: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青海路”及南端蒙藏族濒危行为习惯法抢救与调查》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批准号:11XSH021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卫拉特法典》(以下简称《法典》)是在巴图尔汗统一了卫拉特各部,把喀尔喀、准葛尔、青海、西伯利亚、伏尔加地方的蒙古族置于他的势力之下,为了维持各民族之间的和平及防御外部敌人,,于1640年公布执行,称作新《察津毕其格》或《卫拉特法典》。①该部法典的特点之一,就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勃;;论劳务输出对民族意识的影响——辽宁东西部民族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民族意识变化探析[J];大舞台;2010年03期

2 孙希武;黄飞;;蒙古文化对满族文化的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傅淑华;;试析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融合与发展[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赵初元;;加入WTO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影响[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罗文青;赵永飞;谢林轩;;和平与认同:小觑越南河内华族的民族认同感[J];南洋问题研究;2008年04期

6 赵锡斌,费显政;政府利益及其对经济政策的影响[J];中州学刊;1999年02期

7 朗佩娟;封建政治文化及其对现实行政的影响[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珊丹;加入WTO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J];前沿;2002年08期

9 马燕;民族传统文化在回族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周玉;影响干部社会网络资源的因素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强;庞明礼;;“入世”对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影响[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1年年会暨“加入WTO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周银珍;王耀华;;移民工程对三峡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A];水库经济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3 严俭渠;;加入WTO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A];江苏省劳动学会换届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宝贵贞;;蒙古族与基督教——历史与现状[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5 秦彦新;;领导干部的信息素质对管理与决策的影响[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慧琼;;政策主体的价值取向对政策制定的影响[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桑玉成;王川兰;;“文件失效”及其对于反腐斗争的影响[A];激浊扬清——廉政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缪文辉;;加强民族法制建设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黑龙江省民族法制建设辉煌的30年[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9 荣盛;;呼和浩特都市居民的多民族化形成及现状[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娜拉;;新疆游牧民族社会心态探析[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润堂 杨学凤 本报通讯员 李春天;太行山里的蒙古族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记者 丛琳娜;我市“摸底”农村少数民族情况[N];威海日报;2009年

3 联盟记者张文 通讯员尹晓玮;神秘部落聚会大漠金秋那达慕[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4 巴依娜;牧区“家”里的新鲜事[N];甘肃日报;2006年

5 袁新学 靳文超;湛河区为少数民族村聘“五员”[N];平顶山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马厉君 通讯员 包百泉;高原劲帆(中)[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7 张燕;民族服胜过“梦特娇”[N];酒泉日报;2007年

8 记者 赵志娴 王晶晶;离家25年的蒙古汉子见到亲人[N];石家庄日报;2007年

9 勿日汗;现代蒙古族人兴起修谱热[N];西部时报;2008年

10 记者 曹曙光 李泽兵;“国家的孩子”被草原母亲养大之后[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邵允振;1980年代以来的美国华侨华人与中美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2 郝亚明;体制政策与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杨然;穿青人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徐英;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刘亚丽;中国共产党内蒙古民族工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关丙胜;族群的演进博弈:中国图瓦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陇兴;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灵芝;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对蒙古族文化变迁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2 宋亮;论官僚制中的规则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3 居丽;公务员隐性收入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谢恩;中国信访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5 冯毅;信访改革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巨澜;近代蒙古族启蒙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王光营;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8 樊晓红;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琼;当代中国宗教发展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及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磊;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42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42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b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