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文化交流对吐蕃体育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唐蕃文化交流对吐蕃体育的影响 出处:《中国藏学》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汉藏文献史料和古代壁画中的体育图像,以吐蕃马球、围棋、杂技百戏等为例,探讨了唐蕃文化交流对吐蕃体育的影响。并指出这与当时吐蕃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
[Abstract]:The sports image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and ancient Tibetan murals, Tubo, polo, chess, acrobats etc.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ultural exchange of Tibetan sports.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is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religiou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Tubo.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科研处;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藏传统杂技艺术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2JJD780001 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度重大招标课题“中国古代体育项目志·少数民族项目卷”子课题“西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志”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812.9;K28
【正文快照】: 吐蕃时期的体育既有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也有遭受抑制的低谷阶段。在吐蕃体育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也深受唐蕃文化交流的影响。一、唐蕃文化交流与吐蕃体育的发展公元6一7世纪,西藏高原处于原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金梅,李重申,路志峻;敦煌古代百戏考述[J];敦煌研究;2001年01期
2 陈炳应;从敦煌资料看儒学对吐蕃的深刻影响[J];敦煌研究;2004年04期
3 孙林;汉藏史学的交流以及敦煌学术传统与吐蕃史学的关系[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德康·索朗曲杰,约翰·帕日柏林;围棋在世界屋脊[J];西藏研究;1994年03期
5 扎拉·达娃桑布;著扎雅·洛桑普赤;当增扎西;;藏族棋文化的见证——关于在强巴敏久林宫遗址发现的藏族石刻棋盘的学术报告[J];西藏研究;2007年02期
6 陈斌;;文化哲学视域中的围棋与藏围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锋;;吐蕃佛教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以敦煌文献为中心[J];中国藏学;2010年01期
2 霍巍;;西域风格与唐风染化——中古时期吐蕃与粟特人的棺板装饰传统试析[J];敦煌学辑刊;2007年01期
3 刘永明;;吐蕃时期敦煌道教及相关信仰习俗探析[J];敦煌研究;2011年04期
4 焦自云;汪永平;欧雷;;关于吐蕃时期城市的几点思考[J];华中建筑;2012年06期
5 李朝;;青海民族民俗工艺的文化特征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6 韩锋;;儒学在吐蕃的传播及其影响[J];齐鲁学刊;2007年03期
7 佘静芳;;从文化学角度探讨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王沂;纪烈维;李尚滨;赵培禹;;古代围棋运动的历史进程及其文化价值[J];体育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9 董知珍;马巍;;吐蕃王朝时期吐蕃与西域的交通及驿站述考[J];社科纵横;2012年03期
10 胡小鹏;崔永利;;近30年国内有关吐蕃盟誓的新资料与新问题——以汉文资料为主[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海燕;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韩锋;敦煌本儒家文献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李中和;吐蕃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冯智;吐蕃东向发展与融合——赤祖德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樊秋丽;陇右汪氏家族兴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董知珍;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燕;从临潭“花儿会”的祭神活动解读甘南汉藏关系[D];四川大学;2005年
2 王世清;以敦煌体育文化为底蕴构建有地方特色的酒泉市校园体育文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云水;吐蕃伦理文化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7年
4 寇文娟;唐宋宫廷宴乐表演体制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朱庆庆;汉唐散乐的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6 周毅;唐蕃舅甥关系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7 陈粟裕;榆林25窟一佛八菩萨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唐季娜;吐谷浑与新疆[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9 来霞霞;隋唐时期青海草原战争与生态环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晓燕;青海海西州棺板彩绘的初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牛龙菲;中国散韵相间、兼说兼唱之文体的来源——且谈变文之“变”[J];敦煌学辑刊;1983年00期
2 王尧 ,沈卫荣;试论藏族的史学和藏文史籍[J];史学史研究;1988年02期
3 黄文焕;;跋敦煌365窟藏文题记[J];文物;1980年07期
4 德康·索朗曲杰,约翰·帕日柏林;围棋在世界屋脊[J];西藏研究;1994年03期
5 汤开建;西夏天文学初探[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微;;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问题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谭志军;;让我们的表演“动”起来——浅谈表演中的互动[J];华章;2011年18期
3 张莉;李航;;菲律宾华人——中菲文化交流的桥梁[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4 李蓓;;大学英语口语实践课教学十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5 于萍;崔凯;;论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年Z4期
6 李佳玉;;互动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7 罗春梅;;英语教学中交际法的有效应用[J];教师;2011年18期
8 李娟;;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问题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9 范松义;;清代岭南与岭外词人交流考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柏晶;;英语口语中的英美文化渗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交流论文[A];2005年“南骏杯”汽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亚建;;浅谈流行元素花式纱线的分类与开发[A];第十四届全国花式纱线及其织物技术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春梅;;从中国传入古朝鲜的重要书籍及其对本国的影响[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前言[A];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1年会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程远;;在和合中寻求发展 在创新中保持传统和特色——对建筑及其文化发展的思考[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6 ;大会交流一 正电子显像[A];第七届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大会交流三 其他[A];第七届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大会交流二 实验核医学[A];第七届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大会交流三 实验核医学[A];第七届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毛行奎;张文雄;;交流斩波控制调压技术探讨[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学儒;交流增信心 合作谋发展[N];中国水利报;2005年
2 程秀萍 康贵云 作者单位 河北峰峰矿业集团公司五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3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俞启福;医患应该多交流[N];健康时报;2005年
4 通讯员 金姗;不服气不发争口气 会来事不如干实事[N];北方法制报;2005年
5 林洁;面对投诉:找到最合适方式与客户交流[N];民营经济报;2005年
6 周光荣;孩子渴望理解和交流[N];云南日报;2004年
7 记者 缪惟民;搭建交流展示平台 服务包装印刷行业[N];中国包装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史晶楠;俱乐部活动 藏友交流的桥梁[N];中国商报;2005年
9 章剑和;与老师交流有诀窍[N];健康报;2004年
10 ;加深了解 扩大交流 推动合作 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朴齐家诗文学与中国文学之关联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2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琥;漆艺术的传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4 郭公民;艺术公共性的建构: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史论[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李晓燕;汉语自闭症幼儿语言发展和交流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牛林;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参数预测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古金茂;全数字交流短路过渡焊接系统及低热输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8 廉松心;十八世纪中朝文化交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李颖;明清音乐记录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交流电致骨损伤的试验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2 赵祖华;BBS版面交流的话语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3 申静;从文化角度看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英译[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秦建伟;基于交流的电大远程教育印刷文字教材设计及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5 仝品生;相互适应中的意图对等[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田光成;对CBA运动员交流现象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朱立智;宋代与东南亚的药物交流[D];暨南大学;2003年
8 张桂铭;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肖芸;论旅游与跨文化交流[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孟庆娟;追寻真实的存在[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44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44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