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婚:婚俗与丧俗并存的生死同质信仰
本文关键词:冥婚:婚俗与丧俗并存的生死同质信仰 出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冥婚是现实生活中被作为异文化或特殊文化时常被提到的一种现象,在中国南北大地上曾经长期存在并影响人们的生活和信仰。但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虽然也在上层社会实行,却被不同时期的统治者所非议或禁止。研究从冥婚的概念入手,讨论了冥婚存在的根源和与信仰的紧密联系,试图解开冥婚作为一种被民间综合化、多样化以及信仰化的文化之结,并将之视为一种生死不息、生死同质的信仰。
[Abstract]:As a kind of folk culture , it has long existed and influenced people ' s lives and beliefs . But as a folk culture , it has been put into practice in the upper level , but it has been criticized or forbidden by the rulers of different periods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浙江师范大学;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Z05WH03)
【分类号】:K892.22
【正文快照】: 人类学陈华文鐛陈淑君冥婚鐞婚俗与丧俗并存的生死同质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许多学者试图通过典籍记载研究确认冥婚的历史,但冥婚不是一种上层文化或典籍制度性所承认的文化,即使是有关记载资料,也仅仅是作为一种被否定或批判的对象而存在。更何况,一般意义上看,一种文化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晶;;《史记》中的“重生”与“重死”思想[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侯法花;;冥婚的民俗学解读[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8期
3 杨泽曦;;中国冥婚习俗流行根源初探[J];天府新论;2007年S2期
4 黄景春;;论我国冥婚的历史、现状及根源——兼与姚平教授商榷唐代冥婚问题[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兵;;我国农村家族养老保障与制度创新的可行性选择——以河南省潢川县何营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张金俊;王文娟;;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组织控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赵文铎;;“九·一八事变”对东北农村宗族结构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刘洁;当代都市家族文化的变迁——以武汉司门口彭氏家族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5 王娟;萧洪恩;;功能依赖与族性情结:农村宗族续谱活动的社会学解读——基于湖北W村的个案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王世红;;论家族祭祀对社会的凝聚作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袁明宝;;民俗、民风牵引的农村文化实践变迁与效应[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8 李金莲;;中国传统婚俗中的月经禁忌与民间信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9 薛彦乔;;从螺江陈氏家谱和清代xC卷看宗族士绅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佩国;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财产边界[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2 程义;;20世纪关中唐代墓葬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3 宋平;;中国新移民与跨国小社会实践[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4 庄孔韶;徐杰舜;杜靖;石峰;;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5 廖庆六;;试论金门家庙文化景观[A];守望与传承——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邵颖涛;冥界与唐代叙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沛艳;黔中苗族宗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红;清初至清中叶文言冥婚小说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喻海伦;福州义序半田村民间信仰文化人类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聂建顺;人文关怀:民间信仰之本[D];中原工学院;2011年
4 张开邦;明清时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方亭;村民自治与宗族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莹;韩国古代冥婚小说中的人鬼交欢母题[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洁;婚姻消费与村落社会文化变迁[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文亭;不完整的倒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为波;宗族在乡村社会整合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公培超;影响村民选举的宗族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江林;冥婚考述[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洛阳李屯东汉元嘉二年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1997年02期
3 繁原央,白庚胜;中国冥婚故事的两种类型[J];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02期
4 杨朝霞;;冥婚形式及原因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黄景春;;论我国冥婚的历史、现状及根源——兼与姚平教授商榷唐代冥婚问题[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5期
6 姚平;论唐代的冥婚及其形成的原因[J];学术月刊;2003年07期
7 靳风林;论中国鬼文化的成因、特征及其社会作用[J];中州学刊;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志杰;;从闽南婚俗看女性地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康弘;;撒帐婚俗述略[J];民间文学论坛;1994年03期
3 曹斌;鲁迅小说的风俗文化意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李君怡;;布依族“不落夫家”婚俗探析[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朱欣文;李雄飞;;雷州婚俗与槟榔文化[J];前沿;2010年09期
6 段宝林;澳门婚俗中西文化交融的人类学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熊云辉,王洪兰,黄玲;传承与发展——海南黎族婚俗的调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苏全有,曹风雷;晚清时期永城婚俗述略[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9 李叶青;;试述桂东客家婚俗及其非主流文化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周小慧;;独特的瑶族婚俗[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智红;;永平普渡“土家人”的婚俗[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石奕龙;;同安县婚俗的初步研究[A];闽台婚俗——“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3 张小孴;;试论敦煌书仪的语料价值[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4 周立方;;福州婚嫁习俗[A];闽台婚俗——“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张德昌;石修华;;民族婚俗与婚姻法律冲突的司法调整——论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婚姻案件审理的规范化方向[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赵翠华;;浅谈贵州黔南苗族婚姻习俗及其中的法律问题[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赵志梅;;“司岗里”与佤族的婚姻习俗[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薛秀泓;我国首次举办婚俗改革主题论坛[N];中国改革报;2009年
2 李祝尧 李鸿注;傅管村旧时婚俗(二)[N];衡水日报;2011年
3 罗军 雷山;黔中苗人的古老婚俗[N];贵州民族报;2010年
4 记者 蓝建中 王波 何璐璐 宋宗利 穆黎明;金秋多吉日 异国说婚俗[N];经济参考报;2010年
5 马奇;奇异的婚俗[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李大刚;国外婚俗一瞥[N];人民法院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张冠年;u嵓一樗祝阂运,
本文编号:1360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60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