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双文化选择下的多元社会认同研究——为被贴“汉化”标签的“民考汉”群体辩护

发布时间:2018-01-04 16:37

  本文关键词:双文化选择下的多元社会认同研究——为被贴“汉化”标签的“民考汉”群体辩护 出处:《新疆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维吾尔族“民考汉” 多元认同 双文化选择 文化与族群认同


【摘要】:文章采用访谈法、问卷法和实验法,考察了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集体参照效应、文化内隐态度、民族认同等特点,科学地描述了此群体的多元社会认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以汉族与维吾尔族为参照体在维吾尔族"民考汉"被试身上验证内群体(维吾尔族)的记忆回忆率高于外群体(汉族);"民考汉"群体在双文化选择下对"我文化"有偏好,在某种程度上认同自己的族群。
[Abstract]:By using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nd experimen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llective reference effect, cultural implicit attitude and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Uygur "people and Han" group.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n nationality and Uygur nationality are taken as the reference body to verify the inner group on the subjects of the Uygur nationality "Minkao Han" (Uygur). The memory recall rate of the Han nationalit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oreign population (Han nationality). The "Minkahan" group has a preference for "my culture" under the choice of two cultures, and to some extent identifies with its own ethnic group.
【作者单位】: 新疆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民考汉”在维吾尔族群体中不是个体层面的而是群体现象,人们对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刻板印象是:“他们已经被同化了”、“他们不认为自己是维吾尔族”或“他们远离了本民族文化”,等等。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在汉族同学之间、由汉族老师用汉语言授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希日娜依;浅谈“民考汉”的婚姻家庭观念[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2 祖力亚提·司马义;;族群认同感建构的社会学分析:以新疆“民考汉”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3 张兴;;行走于两种文化之间——“民考汉”社会化问题及解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希日娜依·买苏提;“民考汉”与双语现象[J];语言与翻译;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雪红;;维吾尔族婚姻研究综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鲍炜煜;;浅析民考汉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09期

3 董莉;李庆安;林崇德;;心理学视野中的文化认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阿丽娅·阿力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5 刘军;;族群视野下的高校新疆民族生教育——以广州大学城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蓝韶昱;;壮族土司社会族群认同探微——以广西龙州县域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7 祖力亚提·司马义;;族群认同感建构的社会学分析:以新疆“民考汉”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8 凯丽比努;;培养少数民族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J];人民论坛;2012年17期

9 陆春萍;;1980~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范式综述[J];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03期

10 王毅;;新疆维汉中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来自乌鲁木齐的实证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巍;新疆传统多民族社区民族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3 刘晶晶;维吾尔族大学生面孔识别异族效应的实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东春;国际移民背景中的族群认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马亮;中亚维吾尔人的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简娜古丽·阿木提;语言使用与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社会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晓霞;农村维吾尔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建构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徐玄锡;维吾尔民考汉亚文化群体文化特征[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帆;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手机短信交际语言文字使用现状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10 阿依恒·巴合提努尔;新疆哈萨克族外迁哈萨克斯坦现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戎;;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育的实践[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2期

2 万明钢;论民族教育研究中的双语问题[J];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3 张伟;;论双语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影响[J];民族语文;1988年01期

4 希日娜依;浅谈“民考汉”的婚姻家庭观念[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5 马雪峰;;社会学族群关系研究的几种理论视角[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2期

6 李晓霞;新疆高校招生中的少数民族考生优惠政策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李晓霞;两难的选择──对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汉语授课学校的调查与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丁石庆;双语类型及我国双语研究综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9 任一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哈萨克民族——评哈依霞·塔巴热克的中篇《魂在人间》[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希日娜依·买苏提;“民考汉”与双语现象[J];语言与翻译;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琼;民族主义的话语形式与民族认同的重构[J];世界民族;2005年01期

2 孙友晋;张磊;;后冷战时期波兰的民族认同与俄罗斯观[J];俄罗斯研究;2007年02期

3 吴开松;解志苹;;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国族认同的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霍志军;;伏羲文化与海外华人的民族认同[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刘翠玉;;现代性视野中的民族认同[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佟春霞;;从宗教意识的淡化管窥民族认同——以湖南桃源县回维村翦姓维吾尔族为例[J];西北民族论丛;2010年00期

7 徐黎丽;;论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冲突——以中国为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张立军;曲铁华;;社会和谐发展的民族认同及其教育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杨贞;叶兴艺;;双重认同理论的建构与典型实践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2期

10 阿达莱提·塔伊尔;;中国柯尔克孜族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调查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玉宽;;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2 胡云生;;构想与现实:三重关系互动中的回族认同[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宣景文;;试论汉文化心理与谚语的语言模式[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4 程乐华;;长尾虚拟人—人存在于网络的一种方式[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蒋立松;;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庄孔韶;兰林友;;黄淑娉教授学术研究评述[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春;张文新;;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倾向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马川;李晓文;;少数民族个体在民族认同过程中的双重性[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佐斌;秦向荣;;中国青少年儿童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余治平;;民族认同与核心价值的现代重构——新中国60年与中华未来新路向[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军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民族整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魏武 卫敏丽 傅双琪;中华民族已成中国各民族认同的统称和归属[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青海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执笔 吴玉敏;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N];人民日报;2009年

4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都具有终极性[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特约评论员 党国英;从共同文化入手凝聚民族认同[N];南方周末;2009年

6 肖昌琦;打造更高平台 搭建更大舞台[N];徐州日报;2007年

7 何农 王青;巴黎街头汉文化也流行[N];中国商报;2000年

8 海宝明;回族同胞身上的汉文化烙印[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周谨平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集体认同的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惠济区政府副区长 陈智勇;惠济区古汉文化产业开发的思考[N];郑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杨玉;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胡云生;河南回族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佟春霞;文化殊异与民族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张宝成;磨合与交融:呼伦贝尔巴尔虎蒙古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虹;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播研究(1884-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樊义红;文学的民族认同特性及其文学性生成[D];南开大学;2012年

9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戴晓东;加拿大: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景梅;西安回族的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海淑;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互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赵北扬;民族学校学生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贾英仙;散杂居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教育人类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覃健;地方叙事中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喇维新;西北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健康与高教管理策略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瑾;民族认同的语用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红梅;蒙古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姚静芬;内蒙古西部蒙古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民族区分的测量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黄晓坤;民族认同与民族精神的培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79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79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d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