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西藏”概念——从1926~1935年间的五本《西藏问题》著作谈起
发布时间:2018-01-07 20:00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的“西藏”概念——从1926~1935年间的五本《西藏问题》著作谈起 出处:《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选择民国时期出版的五本《西藏问题》著作,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梳理五位作者对"西藏"这一概念的理解。研究发现:首先,这些著作均力图从名称上确立"西藏"与"卫藏"的对应关系,将"安多"和"康"排除在"西藏"概念之外;其次,从行政沿革上强调清雍正以后安多、东部康区归内地行省管辖的事实,借以证明"安多"与"康"已不属于西藏;再次,从传统人文地理角度将康藏分界处的丹达山,或从改土归流的角度把赵尔丰曾到达的江达作为西藏与西康的交界点。
[Abstract]:This paper chooses five books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sort out the five authors'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Tib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xt analysis. These works try hard to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ibet" and "Wei Zang" from the name, and exclude "Ando" and "Kang" from the concept of "Tibet". Secondly, from the administrative evolution, it emphasizes the fact that Ando after Yongzheng in Qing Dynasty and the eastern Kang district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inland provinces, so as to prove that "Ando" and "Kang" are no longer part of Tibet; Thir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human geography, the Danda Mountain at the boundary between Kang and Tibet, or Jiangda, which Zhao Erfeng had reached, was regarded as the junction point between Tibet and Xikang.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分类号】:C95;D633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08年的“3·14事件”及随后奥运火炬传递在国外遇到的风波,促成了海内外华人对西藏问题的一次空前聚焦,各种新闻报道一时铺天盖地,各种关于西藏问题以及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评论、反思、研究骤然增多,使这两个以往偏冷的问题一时升温。在中国期刊网收录的1980~20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新生;;中国海防史研究述评[J];军事历史研究;2005年04期
2 张之超,沈玉芳;中国西藏开发中的“长江战略”问题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6期
3 安才旦;;“吐蕃一称语源及含义述评——兼论“吐蕃”源于古突厥语说[J];中国藏学;1988年04期
4 傅小锋,郑度;论西藏自治区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J];中国藏学;1999年04期
5 张济川;“吐蕃”:读tǔbō还是tǔfān[J];中国藏学;2000年02期
6 朱文旭;“吐蕃”考[J];中国藏学;2000年02期
7 胡鞍钢,温军;西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下)[J];中国藏学;2001年02期
8 张建世;20世纪藏族多偶家庭调查研究述论[J];中国藏学;2002年01期
9 温军;西藏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探讨[J];中国藏学;2003年01期
10 任泉香;朱z,
本文编号:1394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940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