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文化、结构与表述:概论人类学视域下的族群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8 05:12

  本文关键词:文化、结构与表述:概论人类学视域下的族群研究 出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类学 族群研究 社会—文化 结构性


【摘要】:文化整体性是人类学重要的学科视野,整体性背景下展开的人类学族群研究因其研究对象的灵活、多变,突显社会—文化建构意义上的多样性特点;人类学理论擅长预设社会事实及与之相匹配的社会结构,实现理论阐释维度上的可操作性,而行为主体的认同实践具备情境条件下的层级分布特点,这使族群研究的结构性问题变得极其复杂;文化变迁是现代性和全球化背景下当代社会的频发事实,文化涵化突显层级流变的趋势,从族群研究角度来讲这和族群互动关系密切,人类学的族群研究触及深层意义上的文化比较与身份表述。
[Abstract]:Cultural integrit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field of view of anthropology. The anthropological ethnic group research carried out under the holistic backgroun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versity of sociocultural construction because of its flexible and changeable research object. Anthropology theory is good at presupposing social facts and corresponding social structure, realizing the maneuverability of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dimension, while the behavior subject's identification practi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erarchical distribu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ituation. This makes the structural problems of ethnic studies extremely complicated; Cultural change is a frequent fac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ity and globalization. Cultural acculturation highlights the trend of hierarchical change,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action of ethnic group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nic group research. The anthropological study of ethnic groups touches on the cultural comparison and identity expression in the deep sense.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族群认同是当今人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构成,存在诸多的理论方法和视角,不同学者根据自身学术背景和具体情境对族群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人类学的族群研究多被安置在“根基论”(原生论)和“情境论”(工具论)的名目之下。然而不管认同产生自原生性的族体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继焦;;都市人类学:国际和国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2 吴大华;;第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欢迎词[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3 周文京;;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五十年暨都市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周大呜;;人类学与参与式发展理论[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庄英章;曾少聪;陈庆德;;重视人类学理论建构的探讨——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评论和总结[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6 张有隽;;本土解释在人类学理论、方法上的意义[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7 徐杰舜;;人类学高级论坛/总序[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8 徐杰舜;;人类学高级论坛/总序[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9 张有隽;周建新;林海;;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国本土化研究[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10 徐杰舜;;人类学高级论坛/总序[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鲍江;“具体性”是人类学电影的基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陈宜安 杨孔炽;加强人类学学科建设[N];光明日报;2003年

3 汪晓云;从“人类学的中国”到“中国的人类学”[N];光明日报;2006年

4 周大鸣邋刘朝晖;人类学进入中国:启蒙与拓荒[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盎;中国对世界人类学发展将起重大作用[N];西部时报;2009年

6 田广;中外学者共议“文化咨询与工商人类学”[N];中国民族报;2012年

7 黄剑波 雷亮中;来自西洋和本土的人类学新知[N];光明日报;2003年

8 黄剑波 雷亮中;人类学新知[N];人民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富晓星;“独行者”为人类学图书另辟蹊径[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乌云格日勒 邱熠华;抓住机遇推动人类学理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鲁亚;神话与传说—论人类学文化撰写范式的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丁雨迪;民族文物:历史、实践与话语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魏志龙;多重情景下的学术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胡良友;从“红色首府”到“红色纪念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张金岭;“法”眼看中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思纯;阐释人类学视角下的“深度翻译”评析[D];广西大学;2015年

2 刘妙;美国公共人类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南明森;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人类学中国化视野下的岑家梧南方民族研究探析[D];贵州大学;2016年

4 张猷猷;不可穷尽的人类学知识[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5 谢晓锐;马克思晚年人类学思想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6 袁理;司马迁著述《史记》的实地考察及其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关联[D];赣南师范学院;2009年

7 田营;走向心理学的社会文化视野[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高仁渊;虚拟与现实之间——网络文化的人类学新议[D];安徽大学;2010年

9 王苑媛;从“身体技术”看莫斯的人类学理论体系[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刘高高;阐释人类学给翻译研究的启示[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95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95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a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