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试论民族宽容

发布时间:2018-01-10 13:05

  本文关键词:试论民族宽容 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宽容 多样性 多元社会


【摘要】:民族宽容是一种针对民族差异性的制度安排和个人态度,它具有美德、实现评判平衡以及和平共处的特性。民族宽容产生的条件是民族文化、民族利益和民族信仰的多样性。民族宽容是多元社会的时代产物。只有宽容的制度,才能保证各民族的权利得到充分保护,只有宽容的个人态度和精神,才能维护和谐的民族关系,构建长治久安的多元社会。
[Abstract]:Ethnic tolerance is a kind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for ethnic differences and personal attitude, it has the virtue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and achieve balance evalu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conditions of ethnic tolerance of national culture, the diversity of national interests and national belief. Ethnic tolerance is the product of the times pluralistic society. Only tolerant system, in order to ensure the national rights are fully protected, only tolerant attitude and spirit, in order to maintain harmonious ethnic relations, construct pluralistic society long period of stability.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多民族杂居地区民族宽容研究”(13YJA850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C956
【正文快照】: 一、对民族宽容的界定民族宽容(ethnic tolerance),或称族裔宽容、族群宽容,广泛分布于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知识领域,没有统一界定。美国当代政治哲学家沃尔泽(Michael Walzer)在《论宽容》一书中分析了五种“宽容体制”,将宽容理解为一种态度或心境,并进一步将民族(群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熊坤新;裴圣愚;;关注世界 聚焦热点:2011年世界民族问题热点析解[J];民族论坛;2011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程;;论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民主精神[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2 陶琳瑾;;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儿童宽容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11期

3 褚松燕;;有序政治参与的目标功能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潘亚玲,张春;变动中的国际社会:宽容与不容异己[J];国际论坛;2001年06期

5 潘亚玲,张春;当代国际关系的传统与变革[J];国际论坛;2004年02期

6 冯建军;马苗苗;;多元社会宽容的价值与宽容教育[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3期

7 瞿磊;;政治宽容内涵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任军锋;;现代背景下的国族建构[J];复旦政治学评论;2002年00期

9 骆群;;宽容:刑事政策演进中的增量因素[J];河北法学;2010年04期

10 丁虹;;政治理论课教学:由“双宽”到“双改”——以《邓小平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国平;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香民;风险社会与我国法律观念的变革[D];吉林大学;2012年

5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庆丰;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8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史军;权利与善: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10 傅广宛;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量度、绩效与进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平海啸;儒家孝悌思想与和谐人际关系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妹;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汪巳博;当代辩证法的宽容精神[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4 孙晓红;中学德育课程中宽容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震华;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宽容精神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艳;区分的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锦前;恐怖高危弧形地带:历史、现状及前景[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8 高扬;沃尔泽分配正义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9 侯越;论宽容失败在我国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性[D];广西大学;2007年

10 李进恩;高职生的人格问题及其教育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严庆;[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杨英杰;[N];解放日报;2011年

3 丁刚;[N];人民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进清;;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学校德育对现实的主动适应与理性超越[J];湖湘论坛;2006年03期

2 曹瑞涛;;伯林、罗尔斯与格雷在多元时代对政治制度选择之比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刘明厚;;论多元社会的共识基础——兼论我国和谐社会的共识建设[J];理论与改革;2011年02期

4 黄天柱;;多元社会与民主党派的社会整合功能[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5 金凌俭;任义;;关于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思考[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4期

6 孙晓莉;多元社会治理模式探析[J];理论导刊;2005年05期

7 苏礼和;;公共理性:现代多元社会的价值诉求[J];理论研究;2009年Z1期

8 李鹏;;多元社会的稳定民主:当代西方结盟民主理论的缘起与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寇鸿顺;;论利普哈特共识民主理论对多元分裂社会的整合[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黄辉;;以社会制约权力——罗伯特·达尔的民主新视角[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弘;;一元行政体制与多元社会的和谐关系[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何昭红;石艳华;;多元社会型态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积极回应[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3 周尚文;;多元社会的协调与整合[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在主论坛暨开幕式上的致辞[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纪俊臣;林怡均;;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6 赵学彬;;空间风险:社会多元化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黄启后;;中国现代化向公民提出高素质要求[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陶学荣;周毅;;社会治理模式浅析——由“崔英杰案”看如何优化社会治理模式[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唐勇;;共识规划——通往和谐社会之路[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谭兴中;;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重庆市“麻柳经验”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越;多元社会,“财富”与“精神”非简单悖论[N];文汇报;2011年

2 上海交通大学 谢岳;多元社会的政党注重四种能力[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邓伟志;和谐社会是多元社会[N];学习时报;2005年

4 邓聿文;利益博弈、有限政府和多元社会的形成[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5 孙晓莉;多元社会治理观念下的和谐社会构建[N];学习时报;2005年

6 本报评论员 戴志勇;直面“不同见解”,接纳更多“不同见解者”[N];南方周末;2008年

7 向东;反“三俗”:有所为与有所不为[N];法制日报;2010年

8 贾西平;既要“开小灶”更要“建平台”[N];人民日报;2006年

9 袁敏杰;“不同意见”需要包容[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媒体评论员 椿桦;开博客的官员切勿自毁形象[N];广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秀娜;多元社会的共识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尹美娟;基于Web和Email的多元社会网络抽取与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余维武;冲突与和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钟彬;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建章;传统孝道的家庭功能与多元社会[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2 熊建辉;多元社会中的双语教育:政策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蔡冬菁;利益多元与公共协商[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为胜;二战前英属马来亚马华隔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郭兆祥;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述评[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光;近代中国民主发展困境之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7 曹晓进;利普哈特的结盟民主理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白文君;试论道德共识的可能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曹望华;论道德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闫文娟;邓小平培育多元社会建设主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5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05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b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