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碑刻文献的信仰民俗探析
本文关键词: 乌江流域 民族地区 碑刻 信仰 出处:《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乌江流域地域广阔,汉、土家、苗、彝等近50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流传至今的历代碑刻文献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全面广阔的社会生活;地方史志文献和田野考察资料显示,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碑刻文献具有深厚的信仰民俗内涵,主要表现为原始宗教信仰、道教信仰、外来宗教等;深挖历代碑刻文献的信仰民俗内涵不仅深化了乌江流域的"非遗"保护,而且有助于了解各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和信仰追求,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意义。
[Abstract]:Wujiang River Basin is a vast area, Han, Tujia, Miao, Yi and other nearly 50 ethnic groups have created a distinctive regional culture, the history of the inscription literature has reflected the wide range of social lif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local historical record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show that the literature on inscriptions in Wujiang River basin has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belief and folklore, mainly manifested in primitive religious belief, Taoist belief, foreign religion and so on. The deep excavation of the religious and folk connotation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inscriptions of the past dynasties not only deepens the protection of the "non-legacy" of the Wujiang River Basin, but also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spiritual outlook and the pursuit of faith of the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ethnic areas.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乌江流域历代土司的国家认同研究“成果之一(10XMZ013)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生产能力和认识能力的限制,人类自发地产生了关于神灵观念、崇拜行为、禁忌仪式等文化事象,经长期积淀而变成世代传承的信仰民俗。信仰民俗根植于民间文化的沃土之中,广泛、全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高度集中地体现了民众驱邪纳吉的淳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柳欣;;户县社火及其当代意义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2 盛明光;塞树林;;蒙古族茶文化研究[J];前沿;2010年13期
3 张婷;;浅谈婚姻习俗与法律的关系之一——门第之见与主婚权[J];青春岁月;2010年20期
4 张倩;董志文;卢飞;;我国民俗村旅游初探[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王文燕;汤夺先;;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时期的都市婚俗[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6 梁玉金;邹晓飞;胡玉昆;;文化圈理论之下的青海河湟汉族求子风俗探析——以湟中县为个案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7 唐仲山;屈原《招魂》与青海民间招魂习俗之比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蒲生华;青海婚俗中的媒妁文化浅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杨柳;;现代文学中关于女性民俗及其文化反思[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李建宗;;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甘肃陇中汉族民间信仰[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岑惠;;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余继平;;涪陵陈氏庄园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镭;;习惯生成问题新论[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4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5 宝力格;盛明光;黄金;;论草原文化[A];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海荣;;论北方游牧民族民俗特征及功能[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卫国;;渝东盐业与三峡文化[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8 刘卫国;;在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的渝东盐区儿女[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9 刘爱昕;;喜气洋洋中国红——浅谈红色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意义[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孙芳;;村落仪式中的求吉——以济南市历城区黄巢村为例[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时锐;海南黎族习惯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莲纯;语文教育中的民俗文化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蒋作文;湘西民俗体育渊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兵;《容斋随笔》的民俗材料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尹乐;《赤雅》与明代广西民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魏素娟;京族民歌的生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银花;卫倩辉;;浅谈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信仰的流失——基于走访开远市民族村寨后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0年22期
2 杨满心;林庭芳;;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张协堂;;发展农业经济的几个问题——湖南民族地区农村调查琐谈[J];中国民族;1982年01期
4 王展意;;发展民族地区交通 繁荣少数民族经济[J];中国民族;1982年11期
5 乘舟;;全国民族地区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经验交流协作会议概述[J];新疆社会科学;1984年01期
6 峭卉;;《缠足》与《涉险》[J];中国民族;1985年12期
7 仲文;;西藏政通人和农牧经济形势好[J];中国民族;1986年02期
8 许文祥;;从云南地区的工会特点看民族地区的工会工作[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9 文一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建设[J];民族论坛;1990年02期
10 许大芳,康润英;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J];满族研究;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建设 是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A];光辉的历程 宝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秀荣;蒙锡廷;;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兴旺[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3 高永久;刘庸;;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变迁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伍海峰;;民族地区推进电子政务的难点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伍海峰;;民族地区推进电子政务的难点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郑保卫;;序一 壮大传播·增强团结·促进发展——我们的使命与责任[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7 李涛;;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民族地区的发展研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8 汪春燕;;宗教问题 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9 马文彪;;民族团结进步与党的先进性建设[A];青海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获奖论文集[C];2006年
10 曹淑英;;建设和谐文化 协调全面发展推进民族地区的和谐与繁荣[A];和谐文化与统一战线——全国首次统战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广艳;新闻扶贫:民族地区扶贫的有效手段[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沙兆华 通讯员 张斌 秋静;切实帮助民族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N];湖南日报;2007年
3 记者 张敏;我国民族地区贫困状况得到明显缓解[N];人民政协报;2006年
4 记者 韦轶柳 实习生 王秋香;着力解决事关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N];广西日报;2009年
5 记者 谢利江;切实帮助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N];张掖日报;2009年
6 记者 漆艳;我市有32个少数民族[N];天水日报;2009年
7 李永玖;寿光创建全国少数民族帮扶基地[N];联合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冯梓剑;大石山区充满金色希望[N];南宁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柳晓森;任重道远,充满信心[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推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N];云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平;国家政策在民族地区的波尾效应和红利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吴琼;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民族协调发展[D];新疆大学;2010年
3 吴爱华;社会发展与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刚;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张银花;民族和谐发展:理论与实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田烨;新中国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杜军林;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杨忠国;新时期完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李生;当代中国生态移民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希芸;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2 温美芬;民族地区城乡差距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卜桂花;民族地区新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4 黄侃;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韩璐;我国民族地区政府危机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李淑红;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地区的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杰;面向民族地区的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陈勇;试论我国民族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龙璞;民族地区县级政府行政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雨彤;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55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5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