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国际人类学视域中的中国瑶族身份认同——李瑞福《另版中国:瑶族及其国民归属感研究》评析

发布时间:2018-02-09 07:26

  本文关键词: 李瑞福 中国瑶族 海外瑶学研究 民族与国民认同 《另版中国》 出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美国人类学家李瑞福(Ralph A.Litzinger)是当代西方人类学界中国族群研究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关于中国瑶族的学术名著《另版中国:瑶族及其国民归属感研究》通过分析瑶族知识精英的自我呈现和论述,揭示瑶族的民族意识及其积极融入国家体系的国民归属感建构过程,以民族志叙事和人类学分析的学术语言深刻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心目中对自己所属国家的理解、认同和归属感,给西方世界的读者展示了一个与以往国际汉学著作大相径庭的另版中国,一个多民族版本的中国。与此同时,该著也为中国国内民族研究学术界反思自己的研究提供了一块不可多得的"他山之石",具有诸多启示意义。
[Abstract]:Ralph A. Litzinger, a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is one of the leading figures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ethnic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anthropology. His academic masterpiece on Chinese Yao nationality, another edition of China: a study of Yao nationality and its National sense of belong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elf-presentation and exposition of the Yao intellectual elite, It reveals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of the Yao nation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sense of national belonging that actively integrates into the national system, and deeply demonstrat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e Chinese minority nationality belongs with the academic language of ethnographic narration and anthropological analysis. A sense of identity and belonging shows readers in the Western world a completely different version of China from previous international Sinology works, a multi-national version of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is work also provides a rare "stone of other mountains" for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ethnic studies in China to reflect on their own research, which has a lot of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13AZD057)子课题“苗瑶民族关键符号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 贵州省省级重点学科(民族学)建设项目《世界苗瑶研究文献史》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录文;李生柱;;20世纪日本瑶学研究的发展及其特点——以白鸟芳郎和竹村卓二的论著为中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2 张录文;龙宇晓;;泰国学者阿南达《泰国瑶人》述评与反思[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3 张雪雁;;主体性视域下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逻辑[J];民族研究;2014年06期

4 纳日碧力戈;;国民国家建设与符号意识形态——权力的象征话语[J];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5 郭台辉;;中日的“国民”语义与国家构建——从明治维新到辛亥革命[J];社会学研究;2011年04期

6 纳日碧力戈;;中国各民族的政治认同:一个超级共同体的建设[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钱雪梅;;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小东;董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共生: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逻辑[J];教育评论;2017年06期

2 吴天卉;;现代性视域中对美国国家认同建构的再认识——基于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的浅析[J];改革与开放;2017年12期

3 辛允星;;“发展”是如何被接纳的——羌族村落社会的“观念史”[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4 曹阳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政策在内蒙古自治区成功实践的经验启示[J];前沿;2017年05期

5 赵刚;汪晶石;;民族政策与我国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以中国朝鲜族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6 周俊利;;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探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7 龙宇晓;张录文;;国际人类学视域中的中国瑶族身份认同——李瑞福《另版中国:瑶族及其国民归属感研究》评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8 李瑜青;;司法公正社会认同的价值、内涵和标准[J];东方法学;2017年02期

9 佟铃;;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同一性与矛盾性关系评述[J];阴山学刊;2017年01期

10 杨瑶;邓桦;;涂尔干《社会学与哲学》一书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意义[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2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尚立;;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2 纳日碧力戈;;从皮尔士三性到形气神三元:指号过程管窥[J];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3 杨思机;;“少数民族”概念的产生与早期演变——从1905年到1937年[J];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4 纳日碧力戈;;语言意识形态:语言人类学新篇[J];世界民族;2010年04期

5 巴战龙;;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陈志明;袁同凯;;地方政府与少数民族学校教育:跨文化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7 郝时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J];民族研究;2009年06期

8 汪晖;;文化与政治的变奏——战争、革命与1910年代的“思想战”[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9 陆文学;;变中的不变:论孙中山的民族同化思想[J];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10 潘蛟;;解构中国少数民族:去东方学化还是再东方学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元亮;;世界茶王李瑞河的茶心[J];时代潮;2000年05期

2 蒋卫武;吴红玲;陈志成;;李瑞河的茶时代[J];小康;2007年10期

3 闻达;爱心与亲情──台商李瑞河与他的大陆残疾义女[J];台声;1999年04期

4 严利人;茗扬天下 十年有成——台商李瑞河畅谈心得[J];两岸关系;2004年02期

5 程强;李剑;;“带兵达人”李瑞国[J];中国边防警察;2012年04期

6 严利人;;李瑞河:留取茶心照汗青[J];两岸关系;2012年04期

7 光光;不负人民的重托——记威远县小河镇镇长李瑞才[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1995年07期

8 严利人;;梦圆在故园——记天福集团总裁、台商李瑞河[J];两岸关系;2007年02期

9 ;温总理伸援手救患儿[J];共产党员;2009年06期

10 颖子;;父亲妻子冒死相救,一家三口同“肝”共苦[J];分忧;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邹自振;;论李瑞清及其诗、书、画[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邹自振;;论李瑞清及其诗、书、画[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洪瑛;走近李瑞河[N];中国企业报;2000年

2 王瑞水邋记者 何秋斌 特约记者 吴胜华;李瑞班:爱心传递文明[N];中国交通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严斐;李瑞元在身份跃变[N];中国纺织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邵春;茶王李瑞河[N];中国旅游报;2000年

5 申琳;带上爱,从这里出发[N];人民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崔莉莉;李瑞寒:速冻调理食品“春天”未至 “洗牌”尚远[N];中国食品报;2012年

7 来建强;李瑞河:在全球创造中国茶的世纪[N];经理日报;2006年

8 黄进;中国师范教育的开拓者——李瑞清[N];光明日报;2002年

9 记者张迎春;巴州政协常委李瑞琴:应对危机谋实招[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殷学兵;推着轮椅接腿受伤老汉出站[N];南京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经伟;李瑞清书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杨树明;清末民初大变局中的李瑞清[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牛赫;李瑞清艺术生涯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光伟;李瑞清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5 陈宏;李瑞清工艺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497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97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5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