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民族关系:关于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区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认同 能动性 红寺堡生态移民区 民族关系 出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族关系的动态性特征的真实性表现来自交往过程,而非外在表现的静态特征。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区的案例显示,民族关系和族群认同的表征方式是情景性和多元性的,民族关系依赖于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和交流。日常中的民族关系,不是单一刻板的,而是多样动态的。
[Abstract]:The authenticity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relations comes from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rather than the 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external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the ecological immigration area of Hongsibao in Ningxia shows that the representation of ethnic relations and ethnic identity is situational and pluralistic. Ethnic relations depend on the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daily life, which is not a single stereotype, but a variety of dynamic.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回族学研究院;
【基金】: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从流动社区看和谐社会的民族关系之构建:以同心路市场为个案”(NGY2014013)
【分类号】:C95;D632.4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冯雪红;聂君;;宁夏回族生态移民迁移意愿与迁移行为调查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2 解彩霞;;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适应与回迁愿望分析[J];攀登;2010年06期
3 鄂崇荣;;明代以来青海草场冲突纠纷及解决路径述略[J];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4 董少敬;赵常丽;;追乡:青海哈萨克人的迁移与“故乡”想象[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之佐;从传统的中国西北民族关系看西北地区的现代化[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2 马志敏;以科学发展观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王平;;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以武陵地区为中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廖杨;覃卫国;;关于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研究中存在的三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5 王平;;论武陵地区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机制的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于海泉;;关于民族关系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回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李大健;李晓林;;“和而不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真谛[J];中国民族;2008年01期
8 周竞红;乌小花;;中国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发展[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年Z1期
9 关桂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基本态势探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阎耀军;;民族关系和谐的逻辑结构和系统分析模型——兼及测度民族关系和谐状况的指标体系设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佳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徐黎丽;;接触与非接触——影响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4 赵健君;;论中国民族关系基础理论发展创新[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5 杨嘉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民族关系与政治稳定调查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7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郑洪芳;王宏晓;;论现代城市中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刘万庆;;中国都市多民族化及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竞红;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民族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侯聚萍 侯志华;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和特征[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崔静 魏武;我国将建民族关系监测系统[N];人民日报;2007年
4 李愿 李晓燕;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N];陕西日报;2006年
5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张勇;准确把握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武汉市民宗委;构建调控机制 理顺民族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1年
7 平克军 金明河;保定研讨协调城市民族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3年
8 金炳镐;民族关系特征:民族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导(一)[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记者 聂扬飞;全国民族关系状况分析会在肥召开[N];安徽日报;2012年
10 言轻;理解民族关系的思路应与时俱进[N];中国民族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路宪民;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西部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5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7 冯霞;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汉族移民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许春清;新型民族关系论[D];兰州大学;2008年
9 黄元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扬;青城本色:呼和浩特宗教和谐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东兴;新时期民族地区藏汉民族关系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2 刘莉;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格根塔娜;改革开放以来蒙汉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建国;甘南地区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互动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敏俊卿;甘南地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马建福;族际互动中的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雷海;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刘思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李俊伟;多元与和谐视角下的民族关系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10 郭慧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24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52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