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人类学视野下的西南山区稻作农业困境
本文关键词: 西南山区 稻作农业困境 糯稻 发展人类学 出处:《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稻作是我国西南山区农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改种粘稻杂交稻冲击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糯稻生计模式,导致了山区农业危机并波及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领域。实践困境呼唤理论突破,反思该项改种政策需超越现有主流视角,而发展人类学范式的引入是一个必要而有益的尝试。将发展措施置于具体的文化情境中来审视,使可持续和共赢的农业发展新道路成为可能,并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Abstract]:Rice cultivation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This led to the agricultural crisis in mountainous areas and affected the fields of natural ecology and social culture. The practical dilemma calls for a breakthrough in theory. Reflecting on the reform policy, it is necessary to go beyond the existing mainstream perspectiv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aradigm of development anthropology is a necessary and beneficial attempt. It is necessary and beneficial to put the development measures in the specific cultural context, so that a new way of sustainable and win-w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an be made possible and conducive to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糯改籼’政策下西南地区农业经济风险和民族文化危机的人类学研究”(12CMZ034)
【分类号】:C9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海洋;;侗族传统糯稻种植生计的生态价值——以贵州黎平县黄岗侗族田野调查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2 程良炳;地方稻种—禾的特点及其利用意见[J];贵州农业科学;1981年02期
3 邵乃凡;周福新;;三江糯稻[J];广西农业科学;1978年11期
4 阿肖克·甘巴姆;邢玉洁;;全球知识冲突:印度瓦朗加尔区引进转基因种子的社会学分析[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年02期
5 郭军;;布依族糯食文化刍议[J];布依学研究;1997年00期
6 罗康智;;论侗族稻田养鱼传统的生态价值——以湖南通道阳烂村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王文光;姜丹;;傣族的饮食文化及其功能[J];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03期
8 秦秀强;侗族饮食习俗及其在当代的变迁[J];民族研究;1989年06期
9 罗康隆;杨庭硕;;传统稻作农业在稳定中国南方淡水资源的价值[J];农业考古;2008年01期
10 田红;杨成;;“糯改籼”真是因为人口压力吗?[J];人与生物圈;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海洋;;侗族传统糯稻种植生计的生态价值——以贵州黎平县黄岗侗族田野调查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2 王雨林;;稻田养鱼发展的现实意义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3 柴东方;蒋天智;谭甫成;唐文华;常飞;;原生态从江香禾糯中锌和镍的含量及其生理功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4 严奇岩;;论贵州在我国糯稻栽培圈中的历史地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5 李雯;;从考古材料看滇国祭祀[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武深树;谭美英;龙岳林;黄璜;唐湘北;;稻田养鱼的生态防灾机制与效益分析——以湖南为例[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马琳;余显权;;贵州省特殊水稻资源禾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8 严奇岩;;黔东南地区“糯禾改籼稻”的历史考察[J];古今农业;2008年03期
9 陆永刚;;论侗族对水资源的利用及其生态价值——以贵州黎平黄岗村为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严奇岩;;中国民族经济发展史上若干误区的检讨——以清代以来黔东南地区的“糯禾改籼稻”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盖沂超;王寅;杨梅;张妙兴;;《嘎比迪沙迪巴尼》载方分类浅析[A];《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傣医傣药专辑(二)[C];2008年
2 杨甫旺;;金沙江河谷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和谐社会构建[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沈洁;和谐与生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3 李琦;认知实践视野中的地方性知识[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才佳兴;黄岗侗寨的人口与家户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马永红;曲硐回族丧葬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婷婷;禾中之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贾萍萍;都市少数民族餐饮社会文化功能的个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艳萍;云南元阳勐雅傣稻田养鱼的环境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孙晓红;有关日本祭祀中动物神馔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5 程林盛;近六十年湘西苗寨森林利用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周艺;广西侗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西川立幸;怪胎神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萃萃;土地原型与诗性文化[D];南昌大学;2008年
9 蒙祥忠;论水族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与表达[D];贵州大学;2009年
10 王俊;云南勐腊县纳卡村老年慢性疾病的民族生态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庭硕;侗族生态智慧与技能漫谈[J];大自然;2004年01期
2 李颖;侗族饮食习俗与稻作文化的关系[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佟屏亚;玉米传入对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影响[J];古今农业;2001年02期
4 杨庭硕;;苗族生态知识在石漠化灾变救治中的价值[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麻春霞;;生态人类学的方法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韩荣培;“饭稻羹鱼”——水族传统农耕文化的主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7 马国君;;论康乾时期西南边政的决策调整——以“驱准保藏”之战为转折点[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8 曾亚文,李自超,杨忠义,王象坤,申时全,张洪亮,陈于敏;云南稻种主要性状多样性分布中心及其规律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9 马国君;;雍正朝“改土归流”的动因新议[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王文光;姜丹;;傣族的饮食文化及其功能[J];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康隆;;文化特化与生态环境的适应——以贵州省黎平县黄岗侗族社区糯稻品种的特化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2 崔海洋;;论侗族制度文化对传统生计的维护——以黄岗侗族的糯稻保种、育种、传种机制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崔海洋;;重新认识侗族传统生计方式的生态价值——以黄岗侗族的糯稻种植与水资源储养为例[J];思想战线;2007年06期
4 崔海洋;;从混种、换种制度看侗族传统生计的抗自然风险功效——以黎平县黄岗村侗族糯稻种植生计为例[J];思想战线;2009年02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定;;试论糯稻文化在黔东南苗族、侗族文化中的地位[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荣华;;超级杂交糯稻研究进展[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黄荣华;张书标;章清杞;杨仁崔;;辐射诱变选育杂交糯稻的研究[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杨慧;王云月;陆春明;贾亦飞;韩光煜;李利国;段琳;;云南糯稻籼粳分化和遗传变异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范皑;;宜宾市翠屏区利用生物遗传多样性控防糯稻稻瘟病技术初探[A];第十九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涂洪长;超级杂交糯稻亩产1111公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2 陈今炎;圆了一个糯稻梦[N];农民日报;2001年
3 涂洪长;我国自主培育的超级杂交糯稻单产创历史新高[N];中国质量报;2008年
4 童长水 杨金发;我国率先育成超级杂交糯稻[N];农民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常怀深 何红卫 乐明凯;应城糯稻“脱颖”荆楚粮仓[N];农民日报;2013年
6 高罗胜;不该冷落的金坛糯米[N];农民日报;2000年
7 常怀深 何红卫 乐明凯;“三驾马车”助力 应城糯稻“脱颖”荆楚粮仓[N];粮油市场报;2013年
8 李忠将 周芙蓉;传统文化涌动公众参与原动力[N];中国环境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荣华;杂交糯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遗传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2 杨慧;云南糯稻遗传多样性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静;杂交糯稻生物学及营养特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2 康彬彬;民国时期南方糯稻生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敢;糯稻淀粉品质性状与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关联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4 房玉伟;糯稻背景下淀粉合成相关基因遗传网络初步探析及功能验证[D];扬州大学;2009年
5 刘良军;鄂糯9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45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54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