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蒙古族聚居区和谐社会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4 20:44
本文选题:社会主义 切入点:和谐社会理论 出处:《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作为蒙古族人民的儿女,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精心培养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高等教育工作者,我自幼至今生活、学习和工作在蒙古族聚居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我深深地热爱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等教育职业和养育了自己的家乡。理想信念、责任意识和感恩心理,驱使着我不断地追求事业的进步和人生的完善,激励着我有志于为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为"和谐与美丽的家园"尽一份义务。因此,在我荣获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支持,实现了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愿望后,尽管由于我是蒙语授课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汉语言、导师为汉族教师等,使我的学习和研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但我始终在尽最大努力克服着汉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障碍,利用自己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基础、比较熟悉蒙古族聚居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优势,选择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蒙古族聚居区和谐社会构建研究"这样一个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题目进行研究,并作为我的学位论文选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重要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大战略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重要体现。社会是否和谐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建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深入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对于深化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我国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人口众多的多民族融合国家。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谐社会构建是国家整体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据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实际情况认识和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实质探求和思考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谐社会构建对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不仅是值得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而且是值得重视的重要理论与学术视角。具体来说,本论文是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原哲里木盟)为主要代表的蒙古族聚居区社会发展实际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历史、地理等因素悠久复杂,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参差不齐,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城乡结合区、边境区等区域差异明显,经济社会发展类型特征鲜明。通辽市不仅是全国、全自治区蒙古族人口聚居比例最大的地区,并且兼有蒙古族聚居区历史与地理诸多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类型,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少数民族聚居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尤其在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家建设的快速发展,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距离党中央"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想往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促进经济、政治和文化加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强大支撑的任务无疑是十分艰巨的。本论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基本内容,尝试性地从通辽市这个典型的蒙古族聚居区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比较全面地探析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比较系统地探寻蒙古族聚居区为构建和谐社会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问题、增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支撑的主要对策,比较务实地回答在蒙古族聚居区怎样认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蒙古族聚居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富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积极建议。全文由引言、五章和结论组成。引言主要是介绍和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理论与实际价值,评述目前与本选题相关研究的基本现状,说明本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介绍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创新点。第一章主要是理解和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原则及价值,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与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的重要价值等。第二章主要是追溯和梳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西方历史文化中的和谐社会观念、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和谐社会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的和谐社会思想等。第三章主要是考查和概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蒙古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现状。以通辽市作为蒙古族聚居区的典型区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蒙古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指出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主要是研究和概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蒙古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存主要问题的根源。集中剖析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限制、政治发展进程比较缓慢、文化发展创新活力比较薄弱以及先进文化打造和作用不充分等障碍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因素。第五章主要是提出和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蒙古族聚居区和谐社会构建解决发展问题的基本对策,包括明确蒙古族聚居区和谐社会的经济指向、加强蒙古族聚居区和谐社会的政治构建、推进蒙古族聚居区和谐社会的文化塑造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5
,
本文编号:1567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5672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