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日本武士道民族精神与日本企业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9 11:23

  本文关键词:日本武士道民族精神与日本企业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5年

日本武士道民族精神与日本企业文化研究

李梦媛  

【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和日本企业的崛起引发了欧美学者和企业家对企业发展动力的重新思考,企业文化研究作为企业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产生并持续发展完善。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历了初期的野蛮生长阶段,中国企业家慢慢意识到学习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经验对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文化建设风潮兴起。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日本民族精神在日本企业文化塑造中发挥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提出有益建议。 第一章对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核心特征进行了阐述。武士道精神雏形是平安时期出现的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初期的主要特点为得主尽忠、视死如归、崇尚武力等。其后,在镰仓和室町时期、德川时期和明治时期,统治者为自身统治需求不断宣扬和改造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逐渐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慢慢超出武士阶层上升成为整个日本民族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同时,武士道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汲取了儒家思想、佛教禅宗、神道思想等各种宗教哲学思想与其契合之处,自身理论体系得以丰富完善和巩固强化。发展至今,,武士道精神对日本民族文化的主要影响体现在“忠”、“忍”、“和”三个方面。 第二章首先分析了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指出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人为本,重视员工;强调家族力量,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魂洋才,重视本民族文化,又强调合理吸收外来文化的思想;工蜂精神,企业员工自觉地服从于上级且任劳任怨。其次本章深入探讨了日本武士道精神与日本企业文化的关系,通过矛盾分析法指出武士道精神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发展形成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方面,武士道强调“忠诚”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务实”精神保障了日本企业的稳步前进,“和”的思想促成企业内部高效的团队工作模式。消极影响方面,“忠”的精神抑制了自由竞争和员工活力,“和”文化的负面影响即为“从众心理”,不利于鼓励创新,而差别对待的态度则与当前社会追求平等自由的时代特征相矛盾。 第三章在前文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日本企业文化建设对中国企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起步较晚,理论和实践与西方发达国家尚存较大差距,但其重要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本文认为,中国和日本历史文化传统相近,在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时,应充分借鉴日本历史经验。一是要重视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二是要善于吸收利用外部先进文化,三是要充分肯定企业中人的价值,四是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五是要保持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勇于剔除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历史文化糟粕。 结语部分再次总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延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9.313;F27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红艳;;浅谈武士道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J];当代经济;2007年09期

2 涂荣娟;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与日本社会现代化[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缪合林;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突出特色——论先进文化要求与企业文化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4 周海英;;浅论“武士道”与日本企业文化[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5 毛蕴诗,高瑞红,汪建成;日本企业的生存危机与公司重构及其启示——日本松下电器的V字回复与业务重构[J];管理世界;2003年08期

6 ;企业文化建设:认识、现状和问题——2005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05年06期

7 孔欣;宋桂琴;;日本企业文化特点与利弊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彭泗清;李兰;潘建成;郝大海;韩岫岚;韩践;王云峰;董博;;经济转型与创新:认识、问题与对策——2013·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13年09期

9 张功杭;;日本企业的加班问题及其争议[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黎利云;;以人为本的日本企业管理模式[J];经济导刊;2007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盟;;浅析中国的侠与日本武士复仇文化异同——以“聂政刺韩傀”和“赤穗四十七义士”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 陈文;;我国未来民法典的“本土化”定位[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3 吴清功,李肖;日本近代企业文化中的儒学[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4 李海鹏;;简论日本政治体制流变特点[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5 张明国;中日技术发明创造模式与社会文化比较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涂荣娟;;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张根乔;;对远程教育管理合作文化的初步探讨——以电大系统管理合作为个案[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桂勤;教育成功的代价——对日本考试地狱的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2期

9 曹能秀,王凌;论日本文化对教育荒废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桂勤;反叛与复归─—中日近代启蒙思想家的人才观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素春;;不完全信息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与公共利益损失——以交通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学成;;试论日本二战后的文化价值取向与德育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邵继勇;;吴越文化对史前日本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4 苏玲;郑石桥;;基于权力配置开放程度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志华;;日本政府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相关措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法制与行政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行政与法)[C];2012年

6 赵德宇;;日本神道教变迁述论[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7 王岳川;;孔子“仁”学思想的意义[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现喆;西方法在中韩两国的移植和转型及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4 何小英;创新得当论[D];中南大学;2011年

5 胡晓娣;知识型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石圆圆;日本梦与中国乡:论周作人对风物的“寄情”书写[D];复旦大学;2011年

7 陈琦;跨国公司竞争优势最大化[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董灏智;儒学经典结构的形成及其在近世日本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卢丽;南原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华;核心竞争力导向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李圆圆;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公务员绩效考评体系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杨光;19世纪末期中日两国对西方文献翻译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曾凡;PCGΦ177精密轧管机组搬迁改造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叶钰涓;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若干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芳;中小学校长责任压力的结构与特点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晓;儒学东传及对古代日本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妍;近代日本学校军国主义教育历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海元;日本通俗文学的集大成之作[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浩;孔子学院与东亚一体化进程[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先;刀剑信仰与日本人的武力崇拜[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俞晓军;日本的生产方式转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7期

3 娄贵书;武士道嬗递的历史轨迹[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杨绍先;武士道与日本现代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万峰;台湾学者的日本武士道观──评介林景渊著《武士道与日本传统精神》[J];世界历史;1994年03期

6 李宏;日本的民族文化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7 苏桂荃;“花”与“死”──略论日本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8 王然;90年代日美经济之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9 种坤霞,王新哲;继承传统文化 促进管理创新[J];经济论坛;2004年18期

10 李安信 ,李安福;“靖国神社”和“殉国七士庙”——日本右翼势力复仇主义之招幡(上)[J];集宁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维岱,石引长;企业文化研究和建设对象的探讨[J];山东化工;2003年01期

2 张要一 ,张志峰;国外企业文化研究成果的启示[J];中外企业文化;2003年10期

3 朱立,彭星闾;企业文化研究的新范式[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7期

4 赵龙祥;我国企业文化研究述评[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林正山;论企业思维——企业文化研究与建设不可缺失的一环[J];企业文明;2005年09期

6 臧根林;陈春花;;动态企业文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9期

7 蔡罕;郭鉴;;传播:企业文化研究的新视角[J];新闻爱好者;2007年01期

8 周质方;;“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研究[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7年02期

9 王胜洲;都娟;;企业文化研究再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01期

10 宗云峰;;科学构建企业文化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后记[A];福建企业文化在创新——福建省企业文化创新研讨暨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欧阳再尘;;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之研究与创新[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6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史稼轩;[N];河南日报;2006年

2 李明月;[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记者 丁军杰;[N];工人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泉;快速发展中的民营企业之企业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陈子赟;C公司企业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徐颖;我国寿险企业文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4 殷世河;不同所有制下的企业文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5 孙仲杰;基于生态化理论的我国企业文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李鑫;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转型期企业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陈红;摩托罗拉(中国)公司企业文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立;湘鄂西民族地区骨干企业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廖婷婷;军民结合体制下三零集团的企业文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济康;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日本武士道民族精神与日本企业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7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57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5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