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9 19:28

  本文选题:民族文化 切入点:饮食文化 出处:《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摘要】: 中国北方草原地区,是个在域至上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接蒙古国、南达长城沿线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以游牧经济和文化著称,饮食文化也因之而风格独特,内涵多样。在历史上,先后有山戎、东胡、匈奴、丁零、鲜卑、乌桓、柔然、突厥、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游牧民族生息于广阔的北方草原地区,诸民族几经更替,兴衰发展,,其创造的游牧文化,直接影响了我国的中原地区,以至南方地区,远至朝鲜半岛、日本群岛、西伯利亚、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反之,这些地区的文化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影响甚大。相互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多趋发展。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核心所在。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行为,则以食为准则,有谚曰“民以食为天”,说明了饮食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性。食物作为人类生存的第一条件,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同样起着很大的作用。 本文应用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北方游牧民族食生产和食生活以及相关的文化现象,填补了饮食文化领域专题研究的空白。饮食文化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涉及到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领域,从其内涵可以了解到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涵盖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充分应用了 民族学的理论,并就有关理论学派对饮食文化的研究作了专门的分 析。在方法上,应用了最基础的民族学田野调杳的方法,结合历史文 献分析法、跨学科综合分析法,突出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方法。 当然,还应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学的理论,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 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作综合研 究。 中国饮食文化,在古代就有比较系统的研究著作,涉及北方游牧 民族的饮食著作有北魏的《齐民要术》、《崔氏食经》、《北方生酱法》, 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农桑衣食撮要》、《饮膳正要》, 清代的《随园食单》等。在“二十五史”的《食货志》以及一些杂史、 野史、类书等中也有涉触。近现代对饮食文化的刁}:究.是20一让纪以来 的事情,特别是50年代以后,有关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研究报刊、 研究著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 地区的学者,也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一定的研究。但都缺乏对中国北方 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系统研究,许多研究人员甚至把其置之不顾,这 不能称为完整的中国饮食文化。有的著作和论文,虽然提及北方游牧 民族的饮食文化,但缺少资料和研究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杭州商学院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赵荣光教授主编的《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从书, 涉及了全国各地、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发展史,但至今仍未出版。 中国一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主要反映在生计方式、饮食结构、 饮食器型、社会功能、艺术表现、饮食阶层、饮食交流、饮食卫生、 饮食保健、饮食理论等方面,因一开始就形成与其它地区不同的文化 内涵,从而具有很明显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化特征。木文分八章,具 体内容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章为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定位。‘1匕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区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的文化内涵,并成为 文化的核心。通过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划分,又可看到北方游牧民 族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饮食文化不 是单一学科研究的对象,与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 密切相关,并简单地提出了饮食民族学这一民族学的分支学科。 第二章为北力一游牧民族饮食文化与草原2}二态。公元前16世纪(一旱 商时期)或稍早时期,北方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温 暖、湿润变为寒冷、十旱,适宜于草的生长。随着生态类型的转变, 生计一方式也逐渐变化,原始农业经济难以支撑下去,有部分人群开始 在一定范围内从事畜牧业生产,形成半农半牧的经济类型。气候和生 态的转变,不是骤然发生,而是循序渐进地演变。到公元前8世纪, 北方(狭义上的)的大部分地区变为典型的一草原生态环境,加之马的 驯服,使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群有条件进行游牧,创造了游牧文化, 出现了特征明显的饮食文化,与草原生态环境形成互动的关系。 第三章为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与生计方式。从生计方式看,北 方游牧民族一气直以牧业经济为主,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狩猎、 捕鱼、采集在游牧民族处于原始时期就占有很大的比重,有的民族甚 至作为主业,尤其是渔猎经济往往作为主业萧条情况下的重要补充。 农业虽然不是诸民族的传统经济类型,在中原地区农耕经济的影响 下,不断把先进的农耕技术传入这一地区,受到建立政权的北方游牧 民族统治阶层的重视,跃为社会经济的主业,甚至与牧业经济并驾齐 驱。手工业主要是与牧业经济有关的产业,如皮革、乳业、毛纺等。 多种生计方式,决定了北方游牧民族肉、乳、?
[Abstract]:The northern grassland area Chinese, is a first in the region east of Greater Khingan Range, west of Al Taishan, North Mongolia, south of the vast region along the Great Wall. This area has a long history, rich natural resources, known as nomadic economy and culture, the diet culture also have a unique style, the connotation of diversity. In history. There have been Shanrong, Donghu, Xiongnu, Wuhuan, Xianbei, Dingling, ROEN, Turkic, Uighur, Khitan, Dangxiang, Mongolia and other nomadic tribes living in the vast grasslands of northern regions, the nation has changed several times and development, the creation of the nomadic culture, directly affect the central reg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southern region well, to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islands of Japan, Siberia, Central Asia, West Asia and Europe. On the contrary, the culture of these region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hina northern nomadic culture. The mutu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more to promote the northern Horde die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s more and more.
The nomadic people of North Chinese food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 diet culture, is the core of northern nomadic culture. The clothing, food, housing, etc. for human life behavior, with food as the criterion, there is a saying said "hunger breeds discontentment",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die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in the society. The first condition of food for human survival, also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northern nomads.
鏈枃搴旂敤姘戞棌瀛

本文编号:1682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82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5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