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多民族杂居地区文化共生与制衡现象探析——以河湟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30 03:29

  本文选题:河湟地区 切入点:民族杂居地区 出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在我国多民族杂居的河湟地区,各民族在交往互动中广泛吸纳他者文化,形成了普遍的文化共享与融合现象,如宗教信仰的吸纳与采借、饮食文化的兼收并蓄、服饰文化的相互影响。由于地处青藏高原文化、中原儒家文化、西域伊斯兰文化等多元文化交汇之地,受主流文化区文化的持续补给,河湟地区并未形成某种文化一家独大的局面,各文化都有其相对固定的信仰群体和较为清晰的边界,从而形成了一种相互渗透又相互制衡的多元文化格局。
[Abstract]:In Hehuang region, where there are many nationalities living in various nationalities, the culture of other people is widely absorbed by all ethnic groups in their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and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sharing and fusion is formed, such as the absorption and borrowing of religious beliefs, and the eclectic culture of diet.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dress culture. Because it is located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culture, the Confucian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the Islamic culture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other multi-cultural intersections, it is continuously supplied by the culture of the mainstream cultural area. The Hehuang region has not formed a certain culture and a dominant situation, each culture has its relatively fixed belief groups and relatively clear boundaries, thus forming a multi-cultural pattern of mutual infiltration and checks and balance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宁青地区多元文化发展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研究”(08CSH024)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济容;浅析地理环境对民族融合的影响[J];历史学习;2004年10期

2 杜常顺;论河湟地区多民族文化互动关系[J];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3 何启林;;论青海民族文化的多元和谐[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4 邱仁富;;文化共生与和谐文化论略[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永正;;清代光宣两朝甘肃地区经济状况述评——以陕甘新驿道沿途为中心[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袁道阳,雷中生,刘小凤,刘百篪,才树华,郑文俊;138年金城-陇西6(3/4)级地震的史料考证与发震构造背景探讨[J];地震地质;2004年01期

3 王长松;;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乌鲁木齐城市与区域意象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6期

4 吴晓军;生态环境影响:解读西北历史变迁的新视野[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5 周炳群;;文化共生与民族地区文化发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闫存庭;;从《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看清末的新疆社会[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关丙胜;;河湟西纳地区一个多民族乡村的夏季民间信仰[J];黑龙江史志;2008年05期

8 李兴华;;西宁伊斯兰教研究[J];回族研究;2008年04期

9 徐黎丽,陈文祥;当代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移民对民族关系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王志强;;清代北疆人口迁移与区域社会变迁[J];南都学坛;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白安良;吴春香;;青海民族文化发展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史明文;《新疆图志》版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晓川;从新知到常识[D];复旦大学;2011年

6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严梦春;河州回族脚户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杨红伟;循化藏区权力运作机制的文化考察[D];兰州大学;2008年

9 董倩;明清青海商品经济与市场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霖;河湟地区的藏传佛教与社会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桂章;清末民国时期奇台商业兴衰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3 张军华;清末民国时期奇台地区社会生活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刘伟;河湟地区开发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初莎莎;城市景观小品艺术创意文化环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吕圜;清末民初鉴藏家裴景福对历代青绿山水画的鉴藏及其原因[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7 朱长彦;从甘肃官立法政学堂到国立兰州大学(1909-1949)[D];兰州大学;2008年

8 徐鑫鑫;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汉族移民文化变迁[D];兰州大学;2008年

9 马晓娟;清代法制在吐鲁番地区的实施[D];新疆大学;2008年

10 吴晓冬;张掖大佛寺及山西会馆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布和;陈乃雄;;同仁保安话概要[J];民族语文;1981年02期

2 陈乃雄;;五屯话初探[J];民族语文;1982年01期

3 崔延虎;多元文化场景中的文化互动与多民族族际交往——新疆多民族社会跨文化交际研究之一[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陈世联;;文化认同、文化和谐与社会和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3期

5 朱普选;;青海多元民族文化的形成及其整合[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恒;狮艾力;杨斌;;河湟地区多民族文化互动性研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2期

2 张志斌;王轲;;历史时期河湟地区族群嬗变及其城镇响应[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姝睿;;河湟藏族的地域文化传承[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夏妍;;西北民族杂居农村地区的民族关系探析——以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村为例[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5 王军红;;河湟回族的社会习俗与伦理特征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梁莉莉;;青海河湟地区民族和谐相处典型案例调查[J];青海师专学报;2008年06期

7 马燕;;历史上河湟地区回族与撒拉族的社会交往[J];回族研究;2011年01期

8 覃乃昌;关于民族乡的几个问题[J];民族研究;2002年03期

9 彭清深;河湟人的形成及人文特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高晓波;;安多、康区区域的形成及民族来源综论[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 班班多杰;和而不同:多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的基本原则[N];中国民族报;2008年



本文编号:1684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84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c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