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整合与分化:西方族群动员理论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8-04-09 03:18

  本文选题:西方政治理论 切入点:族际政治 出处:《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族群动员属西方政治理论范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为了实现某些利益诉求,围绕族群认同而形成的社会运动;社会整合则试图消解族群动员的能量,增强民族凝聚。西方族群政治动员理论形成于对二战结束以来族裔民族主义与民族分离主义兴起的各种解释,其理论流派众多。原生论、现代化范式论、内部殖民主义、相对剥夺理论,主要解释了族群动员为什么发生;而多元社会理论、联合主义理论、权力交换理论则给出消解族群动员和化解族群冲突的各种机制,以期实现社会整合的目的。自治要求和经济利益是当代族群动员的两种重要力量,各类族群要求更多地参与决策、分享更多的经济机会。
[Abstract]:Ethnic mobilization belongs to the western political theory category, which refers to the social movement formed around ethnic identity in order to realize some interest demand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while social integration tries to dispel the energy of ethnic mobilization and strengthen national cohesion.Th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theory of western ethnic groups is formed in various explanations of the rise of ethnic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separatism since the end of World War II.The theory of originalism, the theory of modernization paradigm, the theory of internal colonialism, and the theory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mainly explain why ethnic mobilization took place; while the theory of multi-element society, the theory of unionism,The theory of power exchange provides various mechanisms to resolve ethnic group mobilization and confli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ocial integration.Autonomy and economic interests are two important forces in modern ethnic mobilization. All kinds of ethnic groups require more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and sharing more economic opportuniti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经济研究室;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严庆;;族群动员:一个化族裔认同为工具的族际政治理论[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2 马俊毅;席隆乾;;论“族格”——试探民族平等与民族自治、民族自决的哲学基础[J];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3 马俊毅;席隆乾;;关于当今中国亚国家层次民族概念及其英译的新思考(二)——National ethnic unit:我国亚国家层次民族英译的新探索[J];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4 李强;社会学的“剥夺”理论与我国农民工问题[J];学术界;2004年04期

5 王希恩;族性及族性张扬——当代世界民族现象和民族过程试解[J];世界民族;2005年04期

6 康晓光;中国财富分配三大差距的演变及其控制 (下篇 )[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马俊毅;;论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及其价值理念——基于族格的视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彪;;论徘徊于计划和市场之间的政府角色[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段礼乐;;消费转型与消费者保护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3 焦海涛;;论“促进型”经济法的优越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江董玉;周雍景;黄晨;张明;;构建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共同未来的路径选择——基于和谐共生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5 郭景萍;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6 周光权;行为无价值论之提倡[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7 廖小健;;“汉语热”对海外华侨华人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8 聂洪辉;;我国公众对慈善事业认识的几个误区及其化解[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9 杨洁;;社会学视角下的当代农村大学生困境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3期

10 李向平;;信仰及其秩序的构成——中国信仰社会学的理论视角[J];创新;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琴;;体制外贫困社群的生产与再生产[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付克义;;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意识形态和执政绩效[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3 陈文正;;生存剥夺、村民行动与村庄失范——浙东A村的个案分析[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方巍;;社会弱势群体与社会稳定——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视角的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朱伦;;关于民族自治的历史考察与理论思考——为促进现代国家与公民社会条件下的民族政治理性化而作[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徐双敏;罗重谱;;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投资乡村社会资本的策略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娜;;正确认识校园暴力问题——兼谈不良人际关系是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卜安淳;;不正当谋生:黑社会成员的人生取向[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王洁;;司法亚文化的生成基础[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廖声武;;提高科技传播能力的路径选择[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恺;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滕姗姗;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程瑛;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资源竞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徐艳;社会公正视角下的农民工报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丰;默顿社会失范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亚楠;边缘学生的形成[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3 杜思武;社会资本差异分布及其经济效应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高二旺;默顿“无私利性”科学规范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白静;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困境的社会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朱海;论美国的华人犯罪问题[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彦;司法亚文化的负向功能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唐艳玲;文化冲突与新生代农民工越轨行为逻辑[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蔡永波;群体性事件政府治理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张美娇;医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东来;Ethnicity(族性):从国内政治到国际政治[J];读书;1996年08期

2 周大鸣;论族群与族群关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杨立新,朱呈义;动物法律人格之否定——兼论动物之法律“物格”[J];法学研究;2004年05期

4 郝时远;Ethnos(民族)和Ethnic group(族群)的早期含义与应用[J];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5 郝时远;先秦文献中的“族”与“族类”观[J];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6 马俊毅;席隆乾;;论“族格”——试探民族平等与民族自治、民族自决的哲学基础[J];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7 周平;;论族际政治及族际政治研究[J];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8 王希恩;;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J];民族研究;2010年05期

9 龚永辉;;中国本土民族概念的传统考略[J];民族研究;2011年06期

10 绫部恒雄;郑信哲;;民族、国家和民族性之概念[J];民族译丛;1987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希恩;[N];中国民族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根源;;论粮食与中西方政治理论的构建[J];农业考古;2013年06期

2 俞可平;;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J];理论参考;2003年01期

3 郭台辉;;现代与后现代之争视野下西方政治理论研究的走向[J];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4 李思然;;当代西方政治理论中的协商民主[J];行政论坛;2007年01期

5 钟欣;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兼评“新权威主义”的理论基础[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6 陈述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建构论要[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连奎;;世界政治的变迁及发展[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本文编号:1724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24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c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