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民间公众利益表达与民族习惯法的新型关系初探

发布时间:2018-04-12 18:26

  本文选题:民间公众 + 利益表达 ; 参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民间公众利益表达本质上是民族习惯法产生的社会基础,民族习惯法是民间公众利益表达的传统回应形式,民族习惯法的现代转型将促使民间公众利益实现最大化。当前民族地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二者存在着一种内部沟通与外部互动的新型关系,主要表现在:第一,运转机制新,它是在政治、法律两个文化圈发生重合或耦合的前提下运转的;第二,配套制度新,民间公众的利益表达规范化、制度化,有助于民族习惯法的现代转型;第三,沟通渠道新,民族习惯法与民间社会组织的紧密联系,使它借助于民间社会组织为公众利益表达提供了新的沟通渠道。
[Abstract]:The expression of folk public interest is essentially the social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customary law, and the national customary law is the traditional response form of the folk public interest expression.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customary law will promote the folk public interests to be maximized.At present, the ethnic areas are in a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re is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hich is internal communication and external interaction, mainly manifested in: first, the new operating mechanism, it is in politics,The two cultural circles of the law operate on the premise of coincidence or coupling; second, the new supporting system,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folk public, contribute to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customary law; third, the new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customary law and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makes it provide a new channel of communication for the expression of public interest with the help of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苗族‘古老话’的法律文化价值研究”(12XFX0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部民族地区民间公众的利益表达引导机制研究”(11YJA850018)
【分类号】:C95-05;D9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付子堂;;对利益问题的法律解释[J];法学家;2001年02期

2 李岩;;民事法益的习惯法保护[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石维海;;论议榔制与苗族朴素的民主管理意识[J];民族论坛;1992年04期

4 杜宇;作为间接法源的习惯法——刑法视域下习惯法立法机能之开辟[J];现代法学;2004年06期

5 高其才;习惯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年03期

6 莫安达;对民族地区现状的再认识:两种社会机制的并存[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希;活着的宪法[J];读书;2000年01期

2 杜宇;刑事制定法视域中的习惯法——一种被压制的知识传统[J];法商研究;2004年06期

3 郭道晖;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法律——学习列宁的法制思想[J];法学评论;1992年04期

4 张驰,韩强;民事权利类型及其保护[J];法学;2001年12期

5 李兴华;回族与中华文明[J];回族研究;1999年01期

6 田成有,张向前;原始法探析——从禁忌、习惯到法起源的运动[J];法学研究;1994年06期

7 袁泳;数字技术与版权领域的利益平衡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李明华;回应与创新——就“哈佛儒学研讨会”访问杜维明先生[J];求是学刊;1999年04期

9 徐中起;民族法研究的理论意义[J];思想战线;1994年04期

10 李建华,许中缘;论民事习惯与我国民法典[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山华;;民俗在法律演进中的角色意义——以南方山地民族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 魏星河;欧阳兵;;民间组织是我国公民有序参与的重要载体[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3 滕明荣;;民族自治地方宗教信仰及习惯法对依法行政的影响[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4 庞秀艳;;公民的组织化研究[J];黑河学刊;2008年05期

5 黄骏;;试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利益表达的软环境建设[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6 姚望;;信访作为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存在的问题及消解路径[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黄骏;;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利益表达满意度现状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6期

8 王士如;郭倩;;政府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制度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莫梨;;从基层信访看利益表达的途径——以Z县的基层信访状况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罗洪洋;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对现代法和“法治”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小东;曹文波;;民族地区突发性群体事件与政府危机管理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滕世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中的利益表达[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树凯;;从信访制度看农村社会稳定机制[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罗振宇;;如何建立一个符合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公共政策体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A];构建和谐社会与领导科学创新——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士如;;政府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和利益表达——解决民生问题的政治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6 王锡锌;;利益组织化、公众参与和个体权利的保障[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唐丽萍;黄德良;;我国信访制度功能的合理定位及制度创新[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8 张俊国;杨莉;;“无直接利益冲突”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侬;;论政府职能转变与建设和谐社会[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东法;;建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的途径探讨[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士红;协调各方利益 构建和谐社会[N];贵阳日报;2005年

2 邓聿文;富豪的非正常死亡与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N];经理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赵静;弱势群体的保护不仅是经济问题[N];华夏时报;2002年

4 刘恩东;社会转型期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善治的双重意义[N];学习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闫佳;关注弱势群体利益[N];乐山日报;2005年

6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 段瑞群;“微博信访”:利益表达新渠道[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江苏省委党校 周忠丽;利益分配与利益表达:社会管理创新的两个维度[N];新华日报;2011年

8 ;政府和企业的新型关系[N];中国经营报;2002年

9 生健红;建立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新型关系[N];解放日报;2003年

10 常晓春;和谐社会与利益均衡[N];吉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卫东;信访政治:乡村社会中的农民诉求与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存河;宗教与西部少数民族现代化[D];兰州大学;2008年

4 王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山;论过渡阶段的政府社会职能[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6 董毅;基层民众的媒介接触与政治信任[D];复旦大学;2011年

7 常锐;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闫东;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张炜;公民的权利表达及其机制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建明;中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中的组织化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2 程俊阳;我国弱势群体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表达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孟娜;搭建政府与弱势群体对话平台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义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共利益偏离问题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5 李丽艳;论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现状及其救助[D];复旦大学;2008年

6 吕永强;中国弱势群体福利诉求能力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7 刘霞;我国政府社会危机管理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刘剑;作为公共政策制定基础的网络民意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徐迎春;江门市政府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林萱;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利益表达的障碍与制度创新[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0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40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5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