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甘肃省合作市的调查
本文选题:甘南藏区 + 少数民族 ; 参考:《社会科学论坛》2015年06期
【摘要】:人在出生时是自然人,但是因在社会中成长而具有社会属性。人的认同也是由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接触的具体情境决定的,并随其社会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变得多样化。因此,人的认同具有一定的多重性和历史性。在非单一民族国家,关于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关系问题同样如此。该文采用实证研究法,用问卷作为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对甘南合作市少数民族进行偶遇抽样和访谈,结果显示,甘南藏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两者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他们持有的是双重认同;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水平明显高于其民族认同水平;同时,国家认同程度受民族认同、政治、文化、社会、情感等因素的影响。
[Abstract]:Who is a natural person at birth, but due to the growth in the society and has the social attribute. Determine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the contact identification is by the individual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ope of the diversified. Therefore, people have multiple and historic in certain. No single nation, so a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This paper adopts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the main method of the data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as the cooper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in Gannan City, by accidental sampling and interview results show that between Gannan Tibetan minority national identity and ethnic identity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are at a high level, indicating that they hold a double identity; the level of national identity of adolesc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level of ethnic ident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degree of national identity by ethnic identity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emotional and other factors.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青藏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意识建构与社会稳定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BSH034
【分类号】:D633;C9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钱雪梅;;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3 张友国;;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何以可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小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2 吴玉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国的国家认同[J];北京教育(高教);2011年Z1期
3 郑娇;叶兴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模式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4 朴婷姬;;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J];东疆学刊;2008年03期
5 胡俊修;李美佳;;建国以来的辛亥革命纪念——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为视角[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05期
6 杜亮;马力克·阿不力孜;;中国(维吾尔族)人:维吾尔族初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7 黄鹏旭;;试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国族认同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0年27期
8 杨贞;叶兴艺;;双重认同理论的建构与典型实践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2期
9 肖承罡;;论增强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现实意义[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于春江;;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要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金柄珉;;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黄慧;;公共图书馆文化软实力的建构之维——以广西桂林图书馆抗战文献研究为例[A];2010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暨第28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建新;黄超;;跨国民族劳务输出中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龙井市龙山村S屯朝鲜族劳务输出韩国为例[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黄岩;;促进国家认同,构建和谐多民族国家[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6 刘新利;;试论全球化时代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7 孙勇;;中国大边疆战略研究论纲——多重世界非恒称视角下的力量博弈[A];华西边疆评论(1)[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陈应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敖福军;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柳思思;历史实践与规范生成[D];外交学院;2011年
10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彩云;偏人族群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汪静;伊斯兰教对和谐乡村社区建设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梁俊颖;大连地区朝鲜族与韩国迁移者的民族认同比较[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耿直;一个兵团社区的地域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葛世凯;网络传播把关的张力与限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源;辽宁下露河乡朝鲜族身份认同的调查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锐;我国跨界民族哈萨克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文慧;黔东南州苗族的民族认同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袁小飞;影响北京市民族关系的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禹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论华夏社会中民族、国家意识的同一性[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郭艳;;试论发展中国家的双重认同危机[J];国际论坛;2007年01期
3 郝时远;对西方学界有关族群(ethnic group)释义的辨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陈志明,罗左毅;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上)[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金冲及;;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J];江海学刊;2008年01期
6 俞可平;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1期
7 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民族研究;1995年06期
8 何群;论民族认同性与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的成功调整[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张旭鹏;文化认同理论与欧洲一体化[J];欧洲研究;2004年04期
10 李明明;试析欧洲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J];欧洲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傅华;[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高山;;政治忠诚与国家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2 杭聪;;国家认同、国家制度建设和国民经济福利——兼与陈晓律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0年04期
3 王海峰;;塑造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J];求索;2010年08期
4 郭忠华;;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森林;;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J];现代哲学;2012年01期
6 颜俊儒;;加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论纲[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7 宋新伟;陈占芳;;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分析及途径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8 ;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J];公安研究;2013年05期
9 赵海立;;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J];南洋问题研究;2013年03期
10 吴瑞财;;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挑战与应对[J];教学与研究;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践;;宗教的类型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饶印莎;;大学生国家认同对其与奥运卷入的影响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应小萍;陈午晴;王兵;王俊秀;杨宜音;;国家认同和体育观念关系初探[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雷琳;;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西北边疆执政安全理念构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南长森;;西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市场化运作与国家认同研究[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6 刘新利;;试论电视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7 李宜强;;对区域一体化文化认同的研究:以法国与欧盟为例[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韦磐石;赵燕;张翔;;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国家认同与北京奥运会: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学生的回应(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左高山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认同的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刘力达;法国:国家认同大讨论解决了什么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冯绍雷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难以抉择: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俄罗斯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李禹阶 向中银;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国家认同观念[N];光明日报;2011年
5 刘力达;法国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立与废”的纠结[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王立新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的国家认同及面临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韩震;中国梦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N];北京日报;2013年
9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王超品 杨荣华;中国梦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N];云南日报;2014年
10 于福坚;一杯鸡尾酒:美国民族与国家认同的构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向东;文化多元语境下的国家认同建构[D];吉林大学;2015年
2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皓;软传播对国家认同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常轩;湘西进城务工苗族农民的国家认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马海莉;西藏地区藏族高中生国家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5 曹娅;国家认同影响因素比较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6 夏宁波;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变迁中的农民国家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子愿;新中国的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实现(1949-1956)[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魏新;中华民族共同利益视角下台海两岸国家认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宝林;我国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培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0 闫苗;云南藏区藏族的国家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46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4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