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民族习惯法的渊源、价值与传承——以苗族、侗族习惯法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其才;;习惯法研究的路径与反思[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徐曼,廖航;关于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之冲突与互动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汤毅平;;中国古代的习惯法及其当代意义[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李秀娟;;论国际习惯法在我国的适用及其立法应对[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田成有,阮凤斌;中国农村习惯法初探[J];民俗研究;1994年04期
6 吴大华;论民族习惯法的渊源、价值与传承——以苗族、侗族习惯法为例[J];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7 杜江涌;论尊重习惯法原则在继承立法中的贯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1期
8 衣家奇;民族习惯及习惯法的规范价值[J];社科纵横;2005年02期
9 龙大轩;民族习惯法研究之方法与价值[J];思想战线;2004年02期
10 孙国华,杨思斌;“习惯法”与法的概念的泛化[J];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光;;看谁更胜一“筹”——苗族口承法状态下的纠纷解决与程序设定[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李廷贵;再论苗族习惯法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唐东楚,赵雪峰;论我国城乡诉讼文化的互动性[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汪建成;刑事诉讼文化研讨[J];政法论坛;1999年06期
5 李琰;《春秋》与《圣经》——中西传统诉讼文化之比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杨健吾;;法律人类学研究的新收获——徐晓光著《苗族习惯法的遗留、传承及其现代转型研究》评价[J];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7 牛振宇,张晓薇;正视与反思:中国诉讼文化的现代化进路[J];当代法学;2003年06期
8 周相卿;黔东南雷山县三村苗族习惯法研究[J];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9 杨健吾;;《法律多元视角下的苗族习惯法与国家法——来自黔东南苗族地区的田野调查》述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唐东楚;我国诉讼文化的乡村视域[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相卿;;雷公山地区苗族习惯法中的榔规问题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2 徐晓光;;小牛的DNA鉴定——黔东南苗族地区特殊案件审理中的证据与民间法参与[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远桃 本报记者 杜再江;[N];贵州民族报;2010年
2 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陈荣;[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留英博士,,广东诚公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 黄清华;[N];中国保险报;2011年
4 袁定波;[N];法制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潘青山;[N];中国汽车报;2005年
6 乔新生;[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哲玮;[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潘青松 朱青;[N];江苏法制报;2005年
9 本版编辑 张娜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刊;[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鲍蓉蓉;[N];江苏法制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华;贵州苗族习惯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聂家昀;黔东南苗族习惯法与国家刑法关系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3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李燕;构建程序选择权制度之理性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胡素芹;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理学分析及框架构建[D];太原科技大学;2007年
6 任洪雷;民事证明责任产生及运作的诉讼文化研究考察[D];苏州大学;2005年
7 陈懿;民事诉讼文化基础[D];苏州大学;2007年
8 黄彬;国家法与苗族习惯法关系探析[D];贵州大学;2007年
9 卢之遥;贵州省黔东南传统知识保护案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毛兴勤;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与现代诉讼文化的建构[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民族习惯法的渊源、价值与传承——以苗族、侗族习惯法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1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8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