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迁移:柴达木地区四次规模性族群入迁考察
本文选题:空间 + 族群迁移 ; 参考:《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04期
【摘要】:4世纪的吐谷浑、16至17世纪的土默特与和硕特蒙古人、1930年代的哈萨克人以及1950年代以来河湟农业区的移民规模性入迁青海柴达木地区,使其成为不同历史时期吸引远来族群的接纳地。考察四次同一指向的迁移后发现:只要有足够的空间,由外而里的规模性入迁是历史之常数,其引发的与先居族群之间的接触、竞争、矛盾乃至冲突也在所难免。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族群间必定趋向理解与对话,使区域资源重新得以配置和共享,并最终实现族群之间文明的互动。
[Abstract]:Tumert and Heshuote Mongolians from the 4th century to the 17th century and the Kazakh people in the 1930s and the Hehuang agricultural areas since the 1950s migrated to Qaidam region of Qinghai Province. To make it a place to attract distant ethnic group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It is found that as long as there is enough space, the scale migration from outside to inside is a constant of history, and the contact, competition, contradiction and even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inhabitant are unavoidabl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inter-ethnic groups must tend to understand and dialogue, so that regional resources can be reallocated and shared, and finally the interaction of civilizations among ethnic groups will be realized.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大学;
【基金】:2013年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博士点建设学术研究资助项目《青海哈萨克族社会变迁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C9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林,王振宇,秦宁生,李栋梁,朱西德,汪青春;近1100年来柴达木盆地干湿气候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J];高原气象;2005年03期
2 汤惠生;;青藏高原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初期的考古学文化及经济形态[J];考古学报;2011年04期
3 周伟洲 ,黄颢;白兰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4 许新国;;试论夏塔图吐蕃棺板画的源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周伟洲;;青海都兰暨柴达木盆地东南沿墓葬主民族系属研究[J];史学集刊;2013年06期
6 关丙胜;;柴达木地区乡村人口的基本特征分析[J];西北人口;2008年03期
7 石德生;;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生活状况与社会适应——以格尔木市长江源生态移民点为例[J];西藏研究;2008年04期
8 黄慰文;青藏高原的早期人类活动[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少虎;;历代屯垦绩效对民国新疆的中华民族认同影响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李宏伟;佟训舟;;拉铁摩尔的“中国情结”[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李宏伟;佟训舟;;从特纳到拉铁摩尔——边疆史研究的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特力更;张骁;;旅游经济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影响分析——以蒙古族游牧文化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5 ;渝中区:向“内陆香港”挺进[J];重庆与世界;2012年01期
6 罗佳;;清代西域地名的功能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孙丽萍;王文奇;孙兴杰;;“东北亚区域秩序研究”笔谈[J];东北亚论坛;2012年04期
8 吕红亮;;“穹庐”与“拂庐”——青海郭里木吐蕃墓棺板画毡帐图像试析[J];敦煌学辑刊;2011年03期
9 葛兆光;;边关何处?——19、20世纪之交日本“满蒙回藏鲜”之学的兴起及其背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李崇辉;;北方森林——游牧民族美术的教育与传播探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瑞波;袁玉江;魏文寿;喻树龙;尚华明;王丽丽;陈峰;;树轮记录西藏东部过去400a秋冬季平均最低气温[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2 王铭铭;;民族地区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课题[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3 袁剑;;清代中国的“边疆性”及其现代意义[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4 徐新建;;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5 赵旭东;;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当代中国社会的特征及其转化[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6 胡玉春;;边缘地带文化互动的历史记忆——以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为例[A];论草原文化(第九辑)[C];2012年
7 王勇;;长城、寺庙与围栏——中国/国家建构的产权政治学[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8 黄益;;游牧与农耕概念辨[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3年第4期[C];2013年
9 阿拉坦宝力格;;生态文明建设与干旱区域水资源管理的人类学思考[A];人类学与江河文明——人类学高级论坛2013卷[C];2013年
10 朱金春;;边疆政治:主体、行为与过程[A];华西边疆评论(1)[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鹏;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应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伊利贵;民国时期西南“夷苗”的政治承认诉求[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魏延梅;在自觉、互动和对话中传承民族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友庭;晋藩屏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徐振燕;任乃强的西南图景[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翠;建立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其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周甜;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魏清华;党项族史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杨晓伟;热河驻防八旗生计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培;和硕特蒙古在藏史事述论[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7 王丛丛;世界遗产地居民对旅游生态移民影响的感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X;西汉河南郡军事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刘少虎;民国时期新疆经济积弱对西北边疆安全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10 秦莉;新疆天山中部北坡头屯河及三屯河流域树木年轮气候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新国;郭里木吐蕃墓葬棺版画(上)[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4年02期
2 柳春诚,程起骏;郭里木棺板画初展吐谷浑生活[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5年02期
3 褚俊杰;;吐蕃本教丧葬仪轨研究——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42解读[J];中国藏学;1989年03期
4 许新国;郭里木吐蕃墓葬棺板画研究[J];中国藏学;2005年01期
5 邵雪梅,方修琦,刘洪滨,黄磊;柴达木东缘山地千年祁连圆柏年轮定年分析[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6 张彭熹,,张保珍,钱桂敏,李海军,徐黎明;青海湖全新世以来古环境参数的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4年03期
7 高星;周振宇;关莹;;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晚更新世人类遗存与生存模式[J];第四纪研究;2008年06期
8 胡东生,王世和;可可西里地区乌兰乌拉湖湖泊环境变迁及古人类活动遗迹[J];干旱区地理;1994年02期
9 徐国昌,董安祥;我国西部降水量的准三年周期[J];高原气象;1982年02期
10 秦宁生,邵雪梅,时兴合,靳立亚,朱西德,汪青春;青南高原树轮年表的建立及与气候要素的关系[J];高原气象;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房迎三;王富葆;汤惠生;;西藏打制石器的新材料[A];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建堂;;关于柴达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攀登;2005年06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晓平;;柴达木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2 乜建亮;麻严排;;柴达木地区改革开放20年成就及经验思考[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我省在京召开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审查会[N];青海日报;2008年
2 宁立铭;省农行力助柴达木地区资源开发[N];青海日报;2007年
3 通讯员 宁立铭 记者 赵菁;省农业银行全力助推柴达木地区资源开发[N];青海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梅;柴达木地区主要树种抗旱耐盐生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文智;柴达木地区抗旱树种繁育及造林综合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靳瑞霞;基于SD方法的柴达木地区生态经济损失计量研究[D];青海大学;2015年
3 谭建萍;柴达木地区枸杞施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D];青海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88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88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