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治理视域中传统节俗的社会功能探析——以桂西南壮族乡村“三月三”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14 21:14

  本文选题:壮族 + 民族乡村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桂西南壮族乡村的"三月三"节俗以其包含的节日模式、道德评价、文化认同及交往交流等要素在维系乡村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乡村治理寓于节俗活动之中,关注节俗民生、重塑孝道价值、整合精品民俗等,"三月三"节俗才能以更丰富的形式、更高的品质助推乡村社会走向善治。
[Abstract]:The "March 3" festival customs in the rural areas of southwestern Guangxi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rural society with its festival mode, moral evaluation, cultural identity and communication. Only b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mmon people's livelihood, remolding the value of filial piety and integrating fine folklore, can the "March three" festival custom promote the rural society to good governance in a richer form and higher quality.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基金】: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管理中的民俗控制”(SK13ZD037)
【分类号】:C95;C9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友仁;张君蕊;;别把修辞问题当作训诂问题来理解——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朱永虹;邵炜;;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企业策略行为分析与制度安排构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唐雪梅;赵海林;;社会资本视野下的乡村政治精英[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4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5 陈晔;廖小东;;拆迁过程中农民行为的双重取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6 石春梅;朱平;;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价值观危机及其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严骁骁;;从结构化理论看功能主义欧洲一体化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赖杜方;;更替与反复——小议几次复古史风流变中的相互影响和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9 陈元芳;;从朗加纳斯的《论崇高》看关汉卿的《窦娥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张静;;从思想到生活:中国法学的目的迷失及找回——《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所开启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涛;;巧心为用 寄托遥深——论陶瓷美术艺术手法[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晋佳;陈晔;赵帅斌;;违章建筑与农民行为——基于斯科特和波普金的理论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云珍;;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及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4 罗永仕;;“造物”工程的社会合理性阐释[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张艳;;安徽省六安市张集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二重性——探讨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下的民主建设意义[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友梅;;自主性的增长:制度与生活视野下的中国社会生活变迁[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7 汪居扬;;业主维权和社区权力结构的变迁——基于对社区纠纷的一项研究[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佩国;;地方性秩序的再生产——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多元互动[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家峰;;风险社会中的前瞻性管理——政府管理的战略设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吴兴智;;我国公民文化发展逻辑:协商民主的视角——以温岭民主恳谈会为个案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作双;俄罗斯经济现代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鲁雁;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姚大怀;洪炳文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晶晶;全球化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张擎;天津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综合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5 潘高峰;论苏轼散文理论的继承与创新[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莹;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活空间变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贺凤娟;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马珂;社会学视域下呈贡大学城周边聚居变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储庆;论顾贞观词的前承与创新[D];安徽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胜基;试论中华民族的新节俗[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王秀文;中日三月三节俗比较分析[J];日本研究;1999年03期

3 林长华;宝岛七夕风俗保留闽南原味[J];华人时刊;2003年08期

4 谭绍兵;;端午龙舟的形制与竞渡仪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林长华;两岸中秋话俗趣[J];两岸关系;2004年09期

6 郭凯钧;;优秀节俗文化的现状及其精神价值的传承传播——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3期

7 林秀玲;;人情味的重阳节[J];乡音;2002年10期

8 萧放;;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节日走向——以当代中国节日为例[J];民俗研究;2007年04期

9 王颖;;中秋节的起源与中秋月的文化意象[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闫磊;;夏秋时节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及其内涵[J];学理论;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犁人;;城市节俗变迁的文化学考察[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周建昌;;两岸端午节俗与交流[A];2012年第八届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周建昌;;两岸端午节俗与交流[A];2009第五届海峡两岸端午龙舟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丹桔·青新;;千姿百态 情趣隽永——元宵节俗浅谈[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5 张登贤;左夷山;;闽东畲族节俗来源初探[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6 梁冬平;秦璞;;另一方“土”的守与离——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论农村节俗旅游化发展[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7 张金荣;;清明节俗在北京城市空间中的变迁分析[A];北京学研究2013:文化·产业·空间[C];2013年

8 林湘生;;宁化县石碧客家祖地节俗及其形成[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9 马树霞;;福鼎中秋节俗与“福鼎饼花”[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10 王天杞;王晓;;福州富有特色的岁时节俗[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孙鹏 本报记者 裴立新;透视端午“节俗文化”[N];南通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郑大中;让端午多些节俗文化味[N];上饶日报;2009年

3 陈斐;七夕节俗的爱情内涵[N];中国艺术报;2013年

4 李汉秋;从端午节俗想到的[N];人民政协报;2014年

5 余红艳;民族节俗的人类学考察[N];中国民族报;2014年

6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吕品田;花灯:流光溢彩的节俗艺术[N];人民日报;2013年

7 何山石;端午美食传千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萧放 萧辉;清江土家节俗探源[N];光明日报;2000年

9 演讲人 萧放;明清时期的端午节俗[N];人民政协报;2012年

10 张涛 张洪河;360多年“误解”,正月“冷冻”理发业[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红艳;广西贺州黄田“二月二”节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珍;端午节俗与吉祥文化[D];苏州大学;2008年

3 朱蕾;江南传统节俗与社群关系网络[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4 袁娟;春季节俗复活主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5 夏冰冰;唐代重阳节俗的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胡靖;清中后期至民国巴蜀地方志所载汉族岁时节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7 丁雪梅;寒食节俗的文化阐释[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衍军;唐代节俗诗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李曼;唐代上元节俗的历史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陈欣;异域、本土、旅游者:西双版纳跨境族群节俗演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89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889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6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