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现代化进程中赫哲族文化传承途径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22 20:50

  本文选题:现代化进程 + 赫哲族文化 ; 参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4期


【摘要】:世居在黑龙江省的赫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赫哲族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独特而又罕见的渔猎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进程,使赫哲族享受到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其传统文化却受到强烈的冲击并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目前,赫哲族文化传承途径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传承两类。静态传承中的记录态、展览态和商品态传承往往是把文化当作"对象"加以保存和保管,远离了生活;动态传承中的表演态、节日态、旅游态、教育态根植于生活实践,在传承中发展和创新着传统文化。因此,赫哲族文化传承的途径应以动态传承为主。在动态传承途径中,学校教育以其全员性、目的性、系统性、正规性等优势而成为最根本的文化传承途径。
[Abstract]:The Hezhe nationality livin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one of the less populous ethnic groups in China. In the long history, the Hezhe people created unique and rare fishing and hunting culture with their diligence and wisdom.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has made the Hezhe Nationality enjoy a rich material life, but its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en strongly impacted and face to face. At present, the way to inherit the culture of the Hezhen national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static and dynamic inheritance. The record state of the static inheritance, the exhibition state and the commodity state are often preserved and kept as "objects", far from the life, the form of the dynamic inheritance, the holiday state, the tourist state, and the educational state rooted in the life practice. In the inheritanc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developed and innovated. Therefore, the way to inherit the culture of the Hezhen nationalit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ynamic inheritance. In the way of dynamic inheritance, school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fundamental way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with its full, objective, systematic and formal advantage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书育人》编辑部;长春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2011年度社会科学项目“‘多元一体’文化视角下赫哲族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研究”(12512123)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课程背景下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学校民族文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10YJA88001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希恩;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J];民族研究;200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丽梅;民俗旅游与文化变迁[D];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钟全宏;我国西北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的理论与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易学;重庆市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走廊基础建设构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龙佩林;论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综合创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单纬东;许秋红;;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效应的实证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杨若平,李燕萍;石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7 刘春济,高静,朱海森;关于西部旅游与民族文化生态的几点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8 赵利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重构[J];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9 马晓京;民族旅游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10 周传慧,李自然;试论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重构的特点[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姜敏;;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策略探析[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青觉;谢广民;;边疆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兴边富民[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钟志勇;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侯阿冰;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祺;苗族家庭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嘉;西南地区民族体育之教育传承体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胡迪雅;民族高等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经建坤;21世纪武术在城镇居民全民健身运动中发展前景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梁建峰;民族旅游村景园规划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灵芝;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对蒙古族文化变迁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郭正春;纳西东巴文化中的伦理观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8 饶峻妮;改革开放以来峨山彝族传统观念的变迁与思考[D];清华大学;2005年

9 魏梓秋;宕昌县藏族文化的边缘化特征及其旅游资源开发[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唐兰冬;中国的民族博物馆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敏;重说狩猎——鄂伦春族发展问题的生态—经济人类学研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彭兆荣;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旅游”[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周霄;民俗旅游的人类学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黄任远 ,尤志贤;“伊玛堪”名称原始意义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8年04期

5 何日莫奇,郭天红;论赫哲族聚居区的形成过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年03期

6 王鹏辉;;新疆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7 张守艳,祝招玲;略论赫哲族民俗旅游开发[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8 王德刚;史云;;传承与变异——传统文化对旅游开发的应答[J];旅游科学;2006年04期

9 郭颖;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泸沽湖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1年03期

10 杨俭波;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机制试研究[J];旅游学刊;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旺兵;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玉芳;赫哲族、那乃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魏巍;民族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2 马英;旅游开发对社区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贺琛;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曾嵘;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明;中俄边境旅游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东荣;旅游对接待地文化生态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熳;“伊玛堪”说唱音乐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邓敏;民族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高燕;旅游者的真实性感知与民族文化旅游开发[D];广西大学;2006年

10 尹寿兵;古村落旅游者文化景观感知分析及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群;;现代化与小民族生存问题探讨[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2 刘芳,,于殿武;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4年05期

3 刘婷婷;族群文化现代化与族群社会现代化[J];新疆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4 罗剑;;论现代化进程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织金县茶店乡红艳村布依族传统文化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5 司武林;;“后发”现代化中的政府能力[J];前沿;2009年02期

6 李忠桥;陈昌文;;现代化进程中的凉山彝族家庭[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7 张玉清;;西北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周世秀,揭光虹,刘子奎;国外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民族;1997年01期

9 陈国权;腐败: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公害[J];新视野;1999年03期

10 李林;;现代化与我国小族群的生存及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勇;;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马平;;当代回族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取向[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罗忠敏;;割除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毒瘤——学习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反腐倡廉的论述[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程萍;;现代化进程中的我国地厅级公务员基本科学素养现状[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帅学明;王骁;;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及其价值流变[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6 张英;;构建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深圳市委统战部课题组;;深圳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A];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统一战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施雪华;;全球化冲击、“入世”挑战与中国政府管理理念的全面创新[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9 肖文涛;;我国社会转型与政府行政范式转换探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白锐;;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行政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顾娜;省政协民宗委到贵阳安顺视察[N];贵州政协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范勇鹏 李彩艳 褚国飞 潘启雯 冯建华 采访整理 高永久 翻译整理;学者谈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李健彪;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现代化进程并不相悖[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通讯员 吴其弈;海关现代化进程再添推力[N];科技日报;2000年

5 上海海关关长 鲁培军;上海海关 构建APEC示范通关点 推进海关现代化进程[N];国际商报;2001年

6 张万忠;加速地籍管理现代化进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7 北京大学教授 郑也夫;警惕大人对“小人”的贿赂[N];南方周末;2009年

8 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副书记、区长 徐伟南;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N];江苏经济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林凌;人人享有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最终目标[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10 科研局 王延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促进社会安全体系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存河;宗教与西部少数民族现代化[D];兰州大学;2008年

2 李春霞;电视与中国彝民生活[D];四川大学;2005年

3 尤光付;县政府行政监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胜强;现代化进程中的喀什民族文化保护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2 王星;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传统的延续和村庄的和谐[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郭育晗;现代化进程中的壮族社会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4 李飞;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舆论监督[D];东南大学;2006年

5 刘志娟;白裤瑶“油锅”组织及其社会功能[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6 阿地力.阿帕尔;维吾尔乡村传统教育与乡村现代化进程[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7 唐晴晖;湘西苗族文化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赵明日;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信访的困境与现实选择[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卜桂花;民族地区新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10 高雁;胜任力视域下的公务员行政人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23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923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7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