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关于西北民族走廊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23 22:26

  本文选题:民族走廊 + 民族迁徙 ; 参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阐述"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的同时,提出了关于"民族走廊"的理论,指出西北地区还有一条走廊,从甘肃沿丝绸之路到新疆。西北民族走廊以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为主干道,南北有两条平行的辅道,还有与之交叉的南北通道。围绕西北民族走廊,历史上有氐羌、匈奴、鲜卑、汉、藏、蒙古、回纥等民族频繁进出,在此长期交往,并出现了土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等定居于此的民族。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中国的主要宗教也在此传播会合。西北民族走廊地区的历史演变,又与西藏、新疆、蒙古等地区紧密相关,而且在历史上多次影响全国。今天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又具有自己的许多特点。研究西北民族走廊的历史和现状,对于民族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Abstract]:While expounding the theory of "the pluralistic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1980s, Mr Fei Xiaotong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national corridor", pointing out that there is a corridor from Gansu to Xinjiang along the Silk Road. The Northwest National Corridor takes the Hexi Corridor at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as the main road. Around the Northwest ethnic Corridor, in history there are Diqiang, Xiangnu, Xianbei, Han, Tibet, Mongolia, Huihe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in and out frequently, in this long-term exchanges,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Turkish, Sala, Dongxiang, security, Yugur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settled here. Han Buddhism, Tibetan Buddhism, Taoism, Islam and other major Chinese religions also converged here.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Northwest ethnic Corrido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ibet, Xinjiang and Mongolia, and has influenced the whole country many times in history. Today,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ethnic relations in this regio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Northwest ethnic Corridor.
【作者单位】: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星星;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J];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3期

2 费孝通;;谈深入开展民族调查问题[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3 秦永章;;试议“西北民族走廊”的范围和地理特点[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又专;吴丹妮;;各为其功 筚路蓝缕——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陈炜;许莹;;近十年来中国民族走廊有关问题研究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李永忠;;浅析费孝通“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华民族凝聚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4 谢丽霞;王逍;;浅析中国蛇郎故事的文化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5 施云;;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民族意识觉醒与中华民族团结[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6 李联;;清初统治者民族心理探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马戎;论中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阿平;;肃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学研究在黑龙江流域文明发展中的地位[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钱毅;杜凡丁;;中国西南地区的碉楼建筑刍议[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大鸣;;侨胞与族群边界的维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5 石硕;;藏彝走廊:一个独具价值的民族区域——谈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概念与区域[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6 林家有;;论孙中山的大中华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黄向春;;“闽越”概念与福建地域文化研究[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雷弯山;;数字化时代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实践理性合理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9 王飞;;文化多元与人权普适——以和谐社会语境之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引导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10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姜南;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包国娟;从城镇化过程中居住格局的变化看民族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春荣;U厮Up政权民族关系初探[D];烟台大学;2010年

7 李尚奎;133团九连维吾尔族文化变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黄明波;方言电视·地域文化·涉台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娟;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D];云南大学;2010年

10 赵瀛;市场化过程中企业员工认同特征的变动与继承[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绍明;;费孝通论藏彝走廊[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李星星;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J];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3期

3 费孝通;;谈深入开展民族调查问题[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4 费孝通;;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5 费孝通;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国先;;论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兼说“民族文化保护”的认识论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2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J];内蒙古政报;2006年12期

3 白珍;张世均;;基诺族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8期

4 杨青;;浅谈《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修订本的新意与不足[J];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5 王秀英;土家民族文化的瑰宝[J];中国妇运;1999年01期

6 青觉,谢广民;边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与兴边富民[J];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7 木子;全国民族文化宣传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J];中国民族;2001年03期

8 李晋有;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把民族文化宣传工作不断推向前进[J];中国民族;2001年04期

9 姚顺增;怒江水电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繁荣[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10 高娃;;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伏勤;;畲族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2 宋蜀华;;贺信[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3 郑守江;;孜孜以求,追溯民族文化之源——闻一多的神话研究[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4 晏晓婧;曹晓凡;;三江并流区民族文化对生态保护的作用探讨[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5 安金黎;;黔西南旅游应选择布依族文化打造品牌[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7 徐发苍;;试论三江并流地区的民族文化保护[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袁少芬;;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与经济互动——来自京岛的报告[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夏雅琴;;摈弃还是保留——浅谈汉译英中如何保留民族文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李绪堂;高洁;;民族的复兴 精神的传承[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洋;56个民族服饰展进大学校园[N];北京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蒲美玲 汪继武;用世界眼光审视民族文化[N];云南日报;2005年

3 金星华;保护发展民族文化 促进和谐文化建设[N];中国民族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黎平县:民族文化讲课堂将全面展开[N];贵州民族报;2006年

5 本报通讯员 李英;土左旗推进民族文化大旗建设步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6 记者 刘为民;福贡找准结合点培植特色产业[N];云南日报;2006年

7 储波;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N];中国企业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卢彬 杨宁筠;民族文化是时尚创新的源泉[N];南宁日报;2010年

9 记者 陈文 何晨曦;空气可以卖 民族文化“香”[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璇邋通讯员 刘秋明 陆泽英;采茶戏:声扬舞美壮家欢[N];南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2 余晓慧;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认同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3 姚登权;全球化与民族文化[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李云霞;锡伯族文化探微[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阚军;西南地区三个区域文化传承类型与教育法律保障的思考[D];西南大学;2010年

6 杨文忠;滇西北基于民族文化的自然保护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许青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李臣玲;丹噶尔藏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魏海香;论作为现象、进程与趋势的文化全球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山;多元文化背景下课程文化建构的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志红;从原生态民歌的流行看中国民歌发展新趋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麦丽开木·努尔;特色企业文化对提升新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4 伍雄武;论民族文化的多元融合[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周东红;景观雕塑及其环境的艺术形态[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春红;科尔沁叙事民歌中的汉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皮海兵;论赛义德的民族文化观[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马宁;羌族社会的人生礼仪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9 龙泉良;多元文化背景中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佟盟;民族文化资源与中国动画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26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926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3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