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仪式与族群关系表达——基于黔西北苗族族群“解簸箕”仪式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24 19:30

  本文选题:“解簸箕”仪式 + 族群关系 ; 参考:《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摘要】:"解簸箕"仪式是黔西北苗族族群丧葬祭仪的延续与重演,仪式中处置的并不是死者的遗体本身,而是死者尸体的代用品和象征物。作为表现族群核心文化的仪式,其仪式形式与仪式目标是族群际遇下的结果,把理解黔西北苗族族群文化放在历史境遇的族群关系上来考察是理解黔西北苗族族群"解簸箕"仪式的新视角。
[Abstract]:The ceremony of "dissolving dustpan" is a continuation and replay of the funeral ceremony of the Miao ethnic group in northwest Guizhou. What is dealt with in the ceremony is not the dead body itself, but the substitute and symbol of the dead body. As the ceremony that expresses the core culture of the ethnic group, its ritual form and ritual goal are the result of the ethnic group's fate. It is a new angle of view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e of Miao ethnic groups in Northwest Guizhou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thnic group relationship of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基金】: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苗族川滇黔方言区‘解簸箕’仪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0BMZ029)
【分类号】:C9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蒋立松;略论西南民族关系的三重结构[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国炎;;论弱势语言生存的基本要素[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赵平略;贵州土家族族源探讨[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杨斌;清代前期贵州人口的分布变迁[J];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4 杨殿斛;论侗族大歌音乐传承[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年02期

5 杨载田;湘西洪江古商城的历史地理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任家武,李严斌,欧阳泽生,史庭坚;湖南苗族体质人类学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6年01期

7 杜芳娟,熊康宁;贵州喀斯特地区传统民居风格的旅游开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8 余跃生,何学华,任光祥;贵州四个民族耳垂群体遗传学初步研究[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0年01期

9 余跃生;陆玉炯;罗载刚;戎聚全;邱祥智;莫永安;;贵州王卡苗族体质人类学研究[J];人类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文光,龙晓燕;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研究散论之二[J];思想战线;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范波;;试论布依族社会的文化传承特征[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宇振;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申卉芪;论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现代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付春;民族权利与国家整合[D];复旦大学;2005年

4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英;黔东南南侗地区侗族村寨聚落形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2 张衢;湘西沅水流域城市起源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罗用频;南盘江的故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尹正安;火光里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洋;贵州天龙镇屯堡社区青年传统道德价值观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伟;生态视野·黔东南州山区聚落与城镇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周振伦;黔东南地区侗族村寨及建筑形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曼;清末民国时期黔西北苗族地区的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胡洁娜;仡佬族审美意识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10 刘静;咸同年间云贵地区民族关系简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雪梅;;清代民族边缘地区宗族组织的形成与乡村社会转型——以鄂西南土家族为中心的考察[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2 谢维扬;先秦时期中原周边地区国家化进程的三种模式(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3 范可;"再地方化"与象征资本——一个闽南回族社区近年来的若干建筑表现[J];开放时代;2005年02期

4 高清海,张海东;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从人的本性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1期

5 金炳镐,青觉;论民族关系理论体系[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典恩;;中文语境里“民族”与“族群”混淆原因解析[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2 刘道超;;族群互动中的文化自觉——以广西客家族群关系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3 胡明文;;田野中的族群与族群关系的演变——江西“两江”畲族移民村落比较研究[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年00期

4 廖杨;覃卫国;;关于族群关系、民族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关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3期

5 应超;田敏;;试论城市散杂居回族的族群认同和族群关系——以九江市回族为例[J];理论月刊;2008年03期

6 徐杰舜;梁冬平;;平话人与客家人比较研究——以广西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陈心林;;族际通婚与族群关系——潭溪土家族的实证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8 麻三山;;族群·情感·和谐社会构建探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严雪晴;;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州市族群关系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10 祝方林;;群体事件对族群意识、族群关系的影响——以W事件为个案[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马戎;;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刘大可;;族群认同与族群符号——赣闽粤台客家族群的田野调查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4 马戎;;理解21世纪族群关系的新思路(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5 周建新;;跨国民族“和平跨居”模式再讨论——以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地区为例[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曾少聪;汪鲸;;东南亚华侨华人与居住国的政治关系——以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为例[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赵阿平;;肃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学研究在黑龙江流域文明发展中的地位[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李铱涵;王明珂的贡献与不足[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郝时远;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不能改为“民族文化自治”[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苍铭;文化差异一定是文明冲突的潜在因素吗[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广西融水苗族民族认同的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熊彦清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马戎;“文化化”民族关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马戎;调整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定位[N];中国民族报;2011年

7 闵克;“藏彝走廊族群认同及社会文化互动”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中新社记者 禾木 尹丹丹 章新新;庄重自强 冷静理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9 彭武麟;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民族问题研究的历史表述与现实关照[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然;当代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互动与族际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王菊;从“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3 关丙胜;族群的演进博弈:中国图瓦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邱兴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族群认同与宗教认同[D];上海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农圣;一个广西圩镇的兴起发展与族群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莹;新马族群政策及其对族群关系影响的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王轲;民族交错带城镇—族群系统演化过程响应[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程程;马来西亚“\荺悄锶恰弊迦褐怂ィ阂桓龌俗迦盒怂サ钠羰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金丽楠;多民族村落族群关系演变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

6 李国太;现代化语境下散居族裔的文化建构与身份重塑[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黎涓铭;散杂居白族的身份建构[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丁香;哈欧人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黄词;田野中的族群性表达[D];湖北民族学院;2012年

10 卢阳凌冰;我国跨境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30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930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d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