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由民族属性所衍生的话题

发布时间:2018-06-09 12:58

  本文选题:文化民族 + 政治民族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民族作为一种人们共同体,既有文化属性,又有政治属性,基于此可将民族划分为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于是,学术界由民族属性衍生了关于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的纠结的话题。伴随西方"族群"概念的引入,我国部分学者将文化民族等同于族群和将政治民族等同于民族,并主张以族群替代民族的观点,其实质上就是通过民族的"去政治化"或"文化化"而人为地实现政治民族转向文化民族。本文认为,在中国,提倡民族的"政治化",未必会强化民族认同而削弱国家认同,对国家的稳定、统一与发展形成挑战;同样,主张民族的"文化化",也未必能够淡化民族色彩,模糊民族意识,有效地解决当前存在的民族问题。显然,只有客观地看待民族属性,科学界分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才能促进民族的自身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Abstract]:As a community of people, ethnic groups have both cultural attributes and political attributes. Based on thi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cultural and political nationalities. As a result, the academic community derived from the ethnic identity of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ethnic entanglement topic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ethnic group" in the West, some scholars in our country equate the cultural nation with the ethnic group and the political nation with the ethnic group, and advocate the idea of replacing the ethnic group with the ethnic group. In essence, the political nation turns to the cultural nation artificially through the "depoliticization" or "culturalization" of the nat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in China, advocating the "politicization" of the na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identity and weaken the national identity, thus posing a challenge to the stability, un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dvocating the "culture" of the nation, it may not be able to desalinate the national color, obscure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effectively solve the existing national problems. It is obvious that only by objectively looking at the national attributes, ca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itself and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都永浩;;政治属性是民族共同体的核心内涵——评民族“去政治化”与“文化化”[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3期

4 都永浩;;民族的政治和文化属性[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6期

5 金炳镐;裴圣愚;肖锐;;中华民族:“民族复合体”还是“民族实体”?——中国民族理论前沿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年01期

6 杨文炬;民族的属性与社会主义民族概念的问题[J];民族研究;1986年06期

7 刘延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J];求是;2007年24期

8 陈建樾;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族问题的解决——评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与“文化化”[J];世界民族;2005年05期

9 胡鞍钢;胡联合;;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陈玉屏;;民族问题能否“去政治化”论争之我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勋;;对改进《民族学概论》教学工作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3 颜飞;;我国刑事诉讼行政化之成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黄永祥;;吉登斯:时空视角下的人与社会体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贺奇兵;潘琴;;我国村民自治的困境与脱困——兼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之再改进[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史月;;从《十亿之夜》看后现代语境下身份认同的复杂性[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2期

7 梁剑琴;田春蕾;;论我国环境正义问题的社会建构[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陈柏峰;;群众路线三十年(1978—2008)——以乡村治安工作为中心[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9 李斯特;;传统文化“误用”的政策分析——从耐克广告争议案切入[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10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李四龙;;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慧军;;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则[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雪冬;;技术创新与地方治理改革:对三个案例的分析[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马克W

本文编号:1999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999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8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