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话语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再认同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新闻 + 文化 ; 参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文化是个体用以在社会世界中生存与发展的实践性工具。现代社会中,少数民族在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同时,还需要完成现代文化的再认同。大众传媒是影响个体文化认同的重要力量。新闻作为被建构的话语,可以通过具有连贯性的话语主题、清晰目标和意图决定的话语结构,唤起少数民族受众熟悉的经验、知觉,引导其接受新文化,影响文化再认同。
[Abstract]:Culture is a practical tool used by individuals to survive and develop in the social world. In modern society, ethnic minorities need to reidentify themselves with their own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Mass media is an important force influencing individual cultural identity. News, as a constructed discourse, can arouse the familiar 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 of the minority audience, guide them to accept the new culture, and influence the cultural reidentity through the coherent discourse theme, the clear discourse structure determined by the goal and the intention.
【作者单位】: 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媒体传播对新疆主体民族国家认同影响研究”(13BXW024)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芹艳;;西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利用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涂薇;余嘉元;夏春;;分离中的社会认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吕霞;;浅谈外来佛教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4 陈联俊;李萍;;公民意识教育中文化传统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高中建;;“80后”新生代的社会认同建构与社会建设参与[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邢子宾;浅析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张峰;;武术本质的文化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8 蔡晓红;冯琰;;球员场外不良行为与领导回应态度对球迷团队认同感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9 王世荣;;“以德配天”与“以人为本”[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黄刚;;礼与中国古代法—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礼”“法”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田茂乾;;弘扬红色文化 助推红色旅游[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微博的集群关注与传播特色分析——以“微博打拐”为例[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唐慧;饭店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旭华;我是一名校本培训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慧文;商品型住宅小区的社区认同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刘东阳;广告与中国传统伦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园;80后群体职业化进程中自我认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郭换平;石河子市基督教徒宗教认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陈军;大学生篮球价值观与参与篮球运动行为的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晶晶;清官文化的儒学渊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卢飞斌;菲律宾华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方文;群体符号边界如何形成?——以北京基督新教群体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2 赵志裕,温静,谭俭邦;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3 方文;欧洲社会心理学的成长历程[J];心理学报;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冬季;新疆牧民定居后的社会整合与文化重构[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新闻办主任抄新闻[J];共产党员;2009年23期
3 朱勇钢;王永;;游牧时代的终结——丹巴县莫斯卡村牧民定居点纪实[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42期
4 石维斌;郑茜;江凌;李云昌;;重述游牧神话——“四川藏族牧民定居工程暨帐篷新生活行动”观察(上)[J];中国民族;2010年10期
5 石维斌;郑茜;江凌;李云昌;;重述游牧神话[J];中国民族;2010年11期
6 ;以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改造山区的落后面貌[J];中国民族;1964年08期
7 满达夫;在毛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切实落实党的民族语文工作政策(报导)[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6年01期
8 李乔;;发展民族文化 为实现四化服务[J];中国民族;1980年01期
9 张天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及其转变[J];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04期
10 秋浦;试论民族发展的历史趋向[J];民族研究;198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蒋立松;;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秦素琼;吕志革;邹平;;中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的二十五年回顾与反思[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赵和曼;;试论少数民族华人的若干特点[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沈泽昊;李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构成与民族多样性的地理格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编后记[A];民间组织理论探索——广西民间组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怀生;;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7 毛公宁;;对新疆“7·5”事件所反映出的有关问题的看法[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8 ;创建首都民族基地 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9 代葵;李春;;试析邓小平民族发展观的特点[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毕节地区民族研究2[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省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N];山西日报;2003年
2 杨桂丽;彰显图片在新闻报道中的功能[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3 记者卓玛;克州启动首批游牧民定居工程[N];克孜勒苏报;2010年
4 宁先进;甘孜县全力以赴抓牧民定居[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5 通讯员 胡晓鹏 戴冲;伊宁县争取项目资金促牧民定居[N];伊犁日报(汉);2010年
6 ;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N];新疆日报(汉);2003年
7 记者池广华 通讯员靳广波;地区着力做好牧民定居工作[N];哈密报(汉);2009年
8 记者 卓娜;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明年实施[N];阿坝日报;2008年
9 马晨归;自治区政协为巩固牧民定居成果建言[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0年
10 记者 刘威 通讯员 王鹏军;国办督查组来州督查[N];克孜勒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沈秋坦;科技危机传播中政府、公众与媒体关系的探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赵刚;社会主义制度在延边地区的确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林钧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高韫芳;当代中国中央政府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刘亚丽;中国共产党内蒙古民族工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沈再新;散杂居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研究(1949~2008)[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张丽剑;“民家情”: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白希;民族区域自治模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烨;新世纪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新的一个亮点—“民族自治市”[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李艳;游牧民定居后的经济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3 鲁文潇;碌曲县游牧民定居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4 冉腾;阿克塞县牧民定居后生活方式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郭川;霍城县牧民定居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6 张家骝;甘南藏族牧民定居问题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7 卢剑锋;新闻发言人制度下的媒体报道策略[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阿尔达克;从游牧到定居:一个游牧部落的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康翠迪;媒介社会动员方式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10 陶小平;广西少数民族人权刍议[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00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00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