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壮族栖居空间的变迁与文化传习机制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8-06-25 10:12

  本文选题:壮族文化 + 空间变迁 ; 参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壮族栖居空间可以分为身体栖居的自然生态空间和文化空间,文化空间则包含世俗性的心灵娱乐空间和神圣性的神灵栖居空间。在现代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传统的壮族栖居空间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由此应根据壮族人口分布特点和代际差异,建立起新的壮族文化的传习和延续机制,促进壮族文化在多元化的空间中演化发展。
[Abstract]:The living space of Zhuang nationality can be divided into natural ecological space and cultural space, while cultural space includes secular spiritual entertainment space and divine dwelling spac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nform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traditional living space of Zhuang nationality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nges.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huang'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a new mechanism of spreading and extending Zhuang's culture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omote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Zhuang culture in a pluralistic space.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桂学研究”(项目编号:12&ZD16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冯智明;;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空间转向——以瑶族送鬼仪式中人、自然与宇宙的关系建构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李文钢;;无文字社会的历史研究——评《伊隆戈人的猎头——一项社会与历史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张子凯;;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述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李乃龙;歌墟衰落的文化心理透视[J];南方文坛;1996年06期

5 向云驹;;论“文化空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峥;黄馨莹;;瑶族歌会形成原因探略——从《岭表纪蛮》说起[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2 王岗;朱佳斌;;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的实施路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梁明珠;杨剑;;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4 周珂慧;甄峰;;城市滨水区文化空间设计——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J];城市;2009年12期

5 刘云刚;王丰龙;;城乡结合部的空间生产与黑色集群——广州M垃圾猪场的案例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6 朱超宇;;建构地方文化过程中对传统的利用——以七宝老街为例[J];大舞台;2012年03期

7 何正廷;;“坡芽歌书”与壮族歌圩[J];广播歌选;2011年11期

8 黄文富;;东兰武篆镇江平村歌圩文化现状考察[J];歌海;2010年04期

9 黄文富;;语言信仰与歌圩文化——对东兰县蚂銣节歌会的语言民俗学思考[J];歌海;2011年01期

10 肖文朴;;壮族“嘹歌”歌圩生态的式微与拓展[J];歌海;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吕燕平;;屯堡文化空间探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国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以大通县“六月六”会为例[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3 高卫华;马艳;;广西壮族民歌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问题探析——基于南宁市部分区域的实地调研[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4 刘岩;阎照;;山岳名城历史文化空间网络的构建方法研究——以山东泰安老城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吉灿忠;武术“文化空间”论绎[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3 李延超;民族体育的生态与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4 何青志;隐含作者的多维阐释[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梁昭;民歌传唱与文化书写[D];四川大学;2007年

7 王志芬;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符号意义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李卫英;民族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何飞雁;彩调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王玲;基于公共文化空间视角的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学;壮语语词视野中的农耕文化观念[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林庆;明清广西社会发展中的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赵琪;列斐伏尔的经济增长批判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彭远芳;治理变革下市政广场的空间表达[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艳红;山西孝义木偶戏的民俗文化探析[D];辽宁大学;2011年

6 宋兴烈;人类学视角下的族际通婚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陈一榕;库区移民文化调适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8 钟曲;广西德保壮族歌圩及其文化变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9 李安然;改革开放以来壮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韩慧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场文化建设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智明;;身体与南岭瑶族村落空间的构建——红瑶身体的空间性及其象征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刘海涛;;论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诸对矛盾与“主客位”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3 刘海涛;;论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矛盾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陈庆德;刘锋;;婚姻的理论建构与遮蔽[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5 刘正爱;;历史人类学与人类学意义上的历史[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唐永亮;人与自然组合的变形——谈桂北瑶族鬼文化[J];广西民族研究;1993年02期

7 王铭铭;;文字的魔力:关于书写的人类学[J];社会学研究;2010年02期

8 李绍明 ,杨健吾;我国山地民族学的现状及其前景[J];思想战线;1992年02期

9 冯士雍;;抽样调查应用与理论中的若干前沿问题[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年01期

10 张亚辉;;田野工作中的口述史困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达成;;《丽哉勐僚》:填补影视族群志空白的纪录片——评12集壮族文化电视系列片《丽哉勐僚》[J];中国民族;2008年10期

2 金丽;;研究壮族的“他者”和壮族作为研究的“他者”——杰弗里·巴洛以及他的壮族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3 徐杰舜;壮学研究的一朵新花——评邵志忠《壮族文化重组与再生》[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4 邵志忠;融和、重组与再生的壮族文化[J];学术论坛;1999年06期

5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J];民族大家庭;1999年01期

6 黄秉生;壮族文化生态的竞生之美——壮族文化生态美研究之六[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黄约;赵晓香;;打造靖西壮族绣球文化品牌的可行性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阳晓儒;融壮族文化精粹与壮学研究新见于一体——评《壮族百科辞典》[J];中国图书评论;1994年01期

9 刘武军,李冠福;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看广西壮汉民族融合过程[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S1期

10 黄秉生;壮族文化根系与壮族文化生态美——壮族文化生态美研究之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正廷;;壮族摩教文化探析[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实习生 杨刚 钱模 蒋天灿 张登海;我省壮族同胞欢度“三月三”[N];云南日报;2006年

2 本报通讯员  覃伟;壮族群众的贴心人[N];人民代表报;2006年

3 记者 赵忠洪;和平乡学习实践活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N];桂林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兰尉源;壮族传统文化中“水”意象的生态批评[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65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065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b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