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从阔克麦西莱甫变迁看西北少数民族乡村社区文化的发展——以一个维吾尔族村庄的田野调查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26 22:47

  本文选题:阔克麦西莱甫 + 文化变迁 ; 参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摘要】:阔克麦西莱甫是新疆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乡村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取新疆哈密市陶家宫镇的一个维吾尔族村庄为田野调查点,把该村庄中阔克麦西莱甫的变迁与传承作为个案进行研究,探讨了少数民族乡村社区文化发生的变迁。在此基础上,更为深入地从保护层面和发展层面分析,提出了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民族乡村社区文化发展思路,并在社区参与的视域中分析了政府、文化传承人、社区居民多元主体在社区文化发展的作用。
[Abstract]:Kuokemailaifu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ygur rural community culture in Hami area, Xinjiang. By selecting a Uygur village in Taojiagong town of Hami, Xinjiang as a field investigation point, this paper makes a case study on the change and inheritance of Kuo Ke Xilaifu in this village, and probes into the changes of minority rural community culture. On this basis, more in-depth analysis from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rural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ideas, and in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nalysis of the government, cultural heritage, The role of multiple subject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Culture.
【作者单位】: 哈密地委党校;哈密地区行政学院;
【分类号】:C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时浩;;论社区参与[J];中国民政;2007年01期

2 汤其燕,余梓东;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与弘扬[J];满族研究;2004年03期

3 陈涛;社会发展与社区发展[J];社会学研究;1997年02期

4 岳天明;魏冰;;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阈下的社区建设及政府角色定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杨福泉;;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J];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6 庞朴;;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J];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05期

7 明跃玲;;文化重构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以湘西民族旅游文化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宁;钱永平;;现代化进程中的羌族文化研究——以羌族“释比”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陈飞强;;我国城市社区整合的困境及其突破[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岳天明;;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调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东潇;;西南彝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内涵[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赵斌;;基于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少数民族体育行为方式研究——以四川藏区少数民族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6 王昕;;浅析斯琴塔日哈蒙古族舞蹈教材的构建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尹未仙;太丽琼;;高黎贡山地区民族源流和分布状况调查[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陈沛照;王希辉;;花蓝瑶服饰文化内涵阐释[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9 李瑞君;于春洋;王萃萃;;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政治思考——基于风险社会的视角[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4期

10 黄慧;;试析民族社会工作在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发展中的运用[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范波;;试论布依族社会的文化传承特征[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祁庆富;;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3 杨建新;;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几点认识[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一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占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3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4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5 徐占元;西部民族地区加强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耿毅;白族农村社区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郑友强;经济转型过程中民族地区政府作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曹宁;从《后汉书》重新审视东汉政府对羌政策[D];西北大学;2011年

5 孟彬;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立法初探[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应明;改革开放以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张明坤;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服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何歆;黎平侗族服饰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吕蕾;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角色定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杜文宗;论我国服务型社区的建设[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青;生态博物馆:一种民族文化持续旅游发展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2 徐永祥;;政社分工与合作:社区建设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J];东南学术;2006年06期

3 徐杰舜,王明珂;在历史学与人类学之间——人类学学者访谈之二十八[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明跃玲;神话传说与族群认同——以五溪地区苗族盘瓠信仰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田茂军;保护与开发:民俗旅游的文化反思——以湘西民俗旅游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6 岳天明;高永久;;民族社区文化冲突及其积极意义[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7 尹鹏程;刘杰;;论社会转型期政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角色[J];社会工作;2007年05期

8 徐晓军;转型期中国乡村社区记忆的变迁[J];社会科学;2001年12期

9 冯钢;整合与链合——法人团体在当代社区发展中的地位[J];社会学研究;2002年04期

10 陈涛;社会发展与社区发展[J];社会学研究;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吉玲;;生态移民中的文化适应[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6期

2 杨昌儒;;民族文化重构试论——以贵州布依族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3 龚锐;金燕;;当代西藏珞巴族社会文化变迁调查——以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珞巴村五位村民为个案[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艾丽曼;;文化变迁下族群认同的多重表述——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5 吴德明;;为小民族的繁荣发展助一臂之力——读《环境与小民族生存——鄂伦春文化的变迁》[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6期

6 余吉玲;;民族地区生态移民中的文化变迁[J];黑龙江史志;2009年24期

7 李晓斌;周真刚;;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差异与文化变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周晓燕;;城市化进程中的回族伊斯兰文化——以宁夏为例[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曾小华;什么是制度文化[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10 李膺,高永久;对回族文化变迁的理解与认同[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平;高成强;;基于文化变迁与习俗演化的城乡体育发展理念[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任容;;透过文化变迁审视价值观念更新[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黄福东;;当代社会的文化变迁的突然加速与调适浅析——以龙胜各族自治县细门寨红瑶群众的春节活动为例[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4 王红光;;对清代贵州民族文化变迁的思考[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5 许良国;;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6 赵溢洋;;满族原生态体育文化变迁的解读——以阿城料甸满族聚居村落为个案[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杨正军;;从盘瓠形象变化看畲族文化变迁[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8 文必汉;;闲话文人取名并姓氏探源“名”“字”辨证[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袁媛;;城市生产方式转变、文化变迁与历史环境保护——对珠江三角洲历史环境保护的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耿云志;;清末思想文化变迁的几个大趋势[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黎明;喀克勒克的文化变迁[N];喀什日报(汉);2009年

2 本报记者 唐红丽;“三少民族”文化变迁与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文杰;“照顾生意”的乡亲文化变迁[N];中国经营报;2009年

4 余西云;能动性:文化变迁的内在动力[N];中国文物报;2011年

5 王东峰;西部开发中的文化变迁[N];学习时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黄天香;第三届文博会集中展示文化变迁30年[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怓存磊;私人阅读折射时代文化变迁[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李银兵;和而不同:戛洒花街节的文化变迁[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杨扬;后“新时期”文化变迁[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田夫;熠熠生辉的珍宝[N];中国文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孙东方;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陈文祥;新疆东乡族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潘秋荣;文化变迁与认同—赛夏族与基诺族的考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陆焱;村落社区的傩仪与象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何玉芳;赫哲族、那乃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罗春寒;清代台湾平埔族文化变迁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刘伦文;母语存留区土家族社会与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志斌;散居回族农村社区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宋晓慧;当代文化变迁与青少年社会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斯琴;那音克乡蒙古族文化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春;文化变迁中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夏雄峰;当代文化变迁与作文命题的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换军;近代文化变迁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旺旺;墨脱门巴族文化变迁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唐晴晖;湘西苗族文化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芳芳;提升学生文化的育德效能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汤淑红;试论全球化下的文化变迁[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71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071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6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