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境中的民族概念研究
[Abstract]:As a cornerstone of Marxist national theory,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national concept has been controversial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for a long time, and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the definition of national concept. This paper mainly applies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Marxist ethnology research,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nation" from the primitive ecology of ancient China, the Opium War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specific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hina's particulariz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defining the national level of the Central National work Conference in the 21st century, especially the 2005 Central National work Conference,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and studied in order to explain, As a phenomen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nationality not on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y,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in its own development law, but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ademic and political unity in our country. Therefor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ademic and political nature of the national concept and the right to Chinese discourse of the national concept are not on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national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Moreover,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national relations, consolidate national unity and safeguard national security.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C95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军;;浅谈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的概念[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3期
2 袁人;中国股市——正在崛起的少数民族概念股[J];中国民族;1996年11期
3 魏鸿鸣,张谋,马守正;建国五十年来关于民族概念的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年02期
4 孟宪范;从斯大林民族概念的使用情况看我国民族学理论的发展[J];民族研究;1988年02期
5 姜永兴;对民族基本概念的几点认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6 周传斌;论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7 奔骥;进一步探讨民族概念和民族定义问题 《民族研究》编辑部在京举行专题学术讨论会[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6年03期
8 周泓;我国对民族概念的使用、认识和确定[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9 彭清洲;论Nation[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10 阮西湖;关于民族概念的几个问题[J];云南社会科学;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东风;刘彦青;;留学生的宗教文化背景对汉语教学的影响[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2 周忠祥;;关于中国的宗教与邪教[A];反邪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反邪教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平;;圣化时间:超越现代性的时间建筑学——海舍尔安息日思想述评[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陈小慰;;福建外宣翻译的现状与对策[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莫健;;大兴民族调查研究之风 改变民族地区贫困落后面貌[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6 杨昕沫;;简论中国民族主义与江桥抗战[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上)[C];2004年
7 周忠祥;;关于中国的宗教与邪教[A];关爱生命,远离邪教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淑娉;;从西方学者看中国民族学说起[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9 曹莉亚;;现代联绵词的界定——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之联绵词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吴晓萍;蒋桂东;;从族际通婚看当代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岩;民族与民族概念的发展[N];学习时报;2001年
2 管益忻;全球化与民族概念品牌战略亟待划清六个界限[N];经理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何朝辉 实习生 何琼;全汉语语境为民考民学生添分[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4 金炳镐;民族概念:民族纲领政策的理论基础(一)[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金炳镐;民族概念:民族纲领政策的理论基础(二)[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金炳镐;民族概念:民族纲领政策的理论基础(四)[N];中国民族报;2011年
7 金炳镐;民族概念:民族纲领政策的理论基础(三)[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雷礼锡;首届神学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N];文艺报;2006年
9 程远;为何今天要特别关注自主品牌?[N];经济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王静 陈燕 刘妍;吸收与沉淀[N];中国服饰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国华;当代中国民族问题治理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冯卫民;欧洲民族过程与欧洲一体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严庆;从冲突到整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仲盈;汉语语境中的民族概念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2 李薇薇;汉语语境下的网络新词语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3 曹庆慧;汉语语境称赞应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洪伟;汉语语境下礼貌语的听者认同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余玉萍;汉语称赞答语的语用顺应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留欣;背弃与回归——当下诗歌与汉语语境的隔膜与融合[D];郑州大学;2009年
7 陈宏婷;中国青年还谦虚吗?—针对中国青年恭维语及其应答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王春霞;中国婆媳间话语的语用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9 陈龙举;汉语“民族”概念逻辑分析与民族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苏宁;民族的自组织性之探索[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20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20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