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城市族群流动与族群边界的建构——以昆明市布依巷为例

发布时间:2018-08-24 18:15
【摘要】: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族群边界成为国际人类学讨论的核心范畴之一。本文以从贵州农村迁徙到昆明,从事垃圾回收职业并聚族而居的布依族为研究对象,试图呈现布依族的族群聚居空间——布依巷——的形成和演变过程,阐释布依族在移居城市之后族群边界构建的动因。布依族与城市居民的接触并未导致文化同化,反而进一步凸显了布依族族性并建构起刚性的族群边界,其动力来自布依族内部共同的文化聚合力及布依族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张力,拥有经济和权力强势的城市主流群体对作为边缘群体的少数民族的社会排斥起着主导作用。
[Abstract]:Since the late 1960 s, ethnic boundarie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core areas of international anthropology. In this paper, the Buyi people, who migrate from the rural areas of Guizhou to Kunming and are engaged in garbage collection and live together, try to present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Buyi nationality's living space-Buyi Lane. Explain the motivation of the ethnic boundary construction after the Buyi people emigrate to the city. The contact between Buyi and urban residents did not lead to cultural assimilation, but further highlighted the Buyi nationality and constructed rigid ethnic boundaries. The power comes from the common cultural cohesion and the social tension between Buyi and urban residents. The dominant urban groups with strong economy and power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social exclus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as marginal groups.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2008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西南部分”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伍文义;简论布依族的祭龙仪式与龙崇拜观念[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洪波;马玉;;石屏花腰彝祭龙民俗的文化变迁[J];文教资料;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正副;调适与演进: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琳;独山布依族民间信仰与汉文宗教典籍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2 唐贵啸;朴素:布依族仪式中的审美意识[D];贵州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德平;唐莉华;;农村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以湖北农村的调查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赵蕖芳;李兴民;;论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排斥”与政府之责任[J];天府新论;2007年S2期

3 聂开琪;;论社会排斥的法律消解——以艾滋病病人社会排斥问题为核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05期

4 郑渝川;;从猎杀女巫说起:为什么会有极端社会排斥[J];学习博览;2013年05期

5 黄蕾;;从社会排斥的视角看城市农民工群体的弱势地位[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6 钟涛;吴国清;;社会排斥与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城市融入[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刘召;;欧盟治理视角下的社会排斥问题与应对[J];新疆社科论坛;2009年02期

8 肖云;邹力;;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7期

9 孟f ;黄佳豪;;“社会排斥”概念内涵及其本土化探讨[J];长江论坛;2009年05期

10 冯倩;;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广海;;处于社会排斥中的弱势群体[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野;崔璐;;社会排斥对大学生自我关注的影响:权力的调节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方巍;倪锡钦;;青年民工社会排斥本土化特点探索——以中国沿海城市杭州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方巍;;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徐梦思;杨东;;社会排斥个体对模糊笑脸的辨认优势[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杨晓露;李晔;丁哲希;;社会排斥对生命意义的影响及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李斌;马红宇;;怀旧缓解心理疼痛的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杨慧;;从社区社会工作视角看艾滋病的社会排斥问题[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方巍;;社会弱势群体与社会稳定——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视角的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0 张姝s,

本文编号:2201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201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b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