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在“礼”与“理”之间:一个大板瑶村寨的“借猪”习俗

发布时间:2018-08-27 16:30
【摘要】:盛大的婚嫁庆典,是广西防城港市一个大板瑶村寨社会关系再生产的重要平台。为了缓解庞大的婚嫁消费开支与有限的家庭经济收入之间的紧张关系,不少当地人往往通过"借"来筹措婚嫁庆典所需的各种物资。"借猪"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食物筹措方式。在传统的大板瑶社会当中,当地人家饲养生猪大多出于"借"的缘故而非"卖"的考虑。然而,作为一种礼俗的"借猪",同时也潜藏着大板瑶人在经济上的诸多考量,并由此形塑了其独具一格的社会生存策略。
[Abstract]:The grand wedding celebration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the reproduc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in Fangchenggang, Guangxi. In order to ease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huge spending on marriage and the limited household income, many locals often use "borrowing" to raise all kinds of materials needed for the wedding celebration. " Borrowing pig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to raise food." In the traditional Dabanyao society, the local people raise pigs for the sake of borrowing rather than selling. However, as a kind of custom "borrowing pigs", there are many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of Dabanyao people, and thus shaped its unique social survival strategy.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越边境族群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13BMZ0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越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族群关系与经济发展”阶段性成果(12YJA850015) 广西“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特聘专家岗位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CYJY2011012)
【分类号】:K89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潇潇;;国际化:以民族志书写的名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丹麦电影的主题突破[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邱泽奇;隔代无仇:布波文化融合的社会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沙丹;刘桂宏;;布迪厄的反思性社会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4 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应杰;;论巴塘弦子舞蹈“传统·典范组合课”教学[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卢剑锋;;“民族志”与少数民族广播电视研究初探[J];今传媒;2008年07期

7 王次富;苗志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哈汉民族关系解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吴叶林;;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大学功能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8期

9 张敏;;企业文化刚性对战略调整影响的内在作用机理分析[J];财贸研究;2008年05期

10 张翠霞;;多维视野中的“歌”与“歌会”及其文化阐释——剑川石龙白族调与石宝山歌会的调查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郭云忠;;法学实证研究的种类及其地点选择[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西华;;唯物史观的正本开新[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成立;;民间组织与宗教:藏区乡村的社会控制——以西藏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为例[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4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西华;;唯物史观的正本开新[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婷婷;张翠松;;董必武与新中国司法制度建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上册)[C];2011年

7 覃小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生成路径新探[A];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3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嵘;传统 创新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李宏岩;在乡土与高雅碰撞中再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艾清;牛录—新疆锡伯族族群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杜倩萍;当代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吐尔地·卡尤木;维村社会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张雯莉;劳燕分飞为哪般?[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贫;那卡壮族“戒邦”仪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贤军;广西白裤瑶村落体育文化变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谢秋慧;仫佬族家庭中的妇女权利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黄兰;不交易的“交易者”:广西隆安县南圩镇亥日的牛中[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孟振兴;大瑶山盘瑶木薯酒工艺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唐仕军;q"土窑工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马小平;人类学视野下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陈慧达;海岛发展变迁的人类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世勇;文化权力合法性建构的情境与过程[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黄一川;“受人钱财,替人消灾”:佛教仪式中的交换[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俊彪;王敏;;在“礼”与“理”之间:一个大板瑶村寨的“借猪”习俗[J];思想战线;2013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许桂林;大板瑶风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许桂林;大板瑶:民族园地的奇葩[N];中国民族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敏;“借”猪:广西防城大板瑶人婚嫁中的互惠行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07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207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9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