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彝家新寨建设调查与研究——以大小凉山彝家新寨建设为例

发布时间:2018-10-14 16:50
【摘要】:大小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最为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在大小凉山开展的以改造和改善彝民居住条件为基础的"彝家新寨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彝族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对"彝家新寨建设"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彝家新寨建设"是开展彝区扶贫工作的一项科学举措,成绩巨大,真正抓住了彝区发展的根本点,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彝家新寨建设"为内容的扶贫开发,是党和国家开展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一个典范,是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范。
[Abstract]:Daxiaoliang Mountain is the largest Yi area in China and one of the poorest minority areas.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Yi family Xinzhai" carried out by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on the basis of reforming and improv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Yi people in Da-Xiaoliang Mountain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Yi people and the living standard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Yi peopl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study on the situation,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Xinzhai in the Yi family, and conclud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Xinzhai in the Yi family is a scientific measure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helping the poor in the Yi area, and the achievements are great. Really grasp the root of the development of Yi area,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tent of "Yi family Xinzhai construction" is a model for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minority areas, and a mode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分类号】:C95;F3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春梅;;少数民族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及其启示——以延寿县朝鲜族村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5期

2 刘敏;;科学编制新农村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J];中华民居;2011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董玉芝;;中国朝鲜族农村人口流动及其新农村建设模式——以黑龙江省朝鲜族村镇为中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发挥“三员”作用 以扶贫行动参与新农村建设[J];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09期

2 钟志文;王河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镇体制改革[J];唯实;2007年06期

3 程永贤;;民政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J];中国民政;2006年09期

4 粟雄飞;尹文嘉;甘日栋;;新农村建设中的NGO:作用、困境与发展途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5 ;新机制新思路 村和谐民致富——宁都县扶贫和移民工作成就[J];老区建设;2011年03期

6 崔鑫;纪凤民;;二道江区民政系统联动“三帮”到村[J];中国民政;2006年05期

7 尹建丽;;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民间组织[J];甘肃农业;2009年01期

8 张治山;郭庆华;;论水库移民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河北水利;2010年12期

9 祁晓霜;;农村殡葬改革和新农村建设[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6期

10 肖贤山;余强;;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公务员培训[J];中国人才;2007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青山;;新农村建设与政府的公共服务[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常宁;;正确认识宗教“三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作用[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3 王希恩;;关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4 陈实;陈明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5 祝琳;;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公务员公共精神现状分析与对策[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姚蓓琴;;从浦东宗教现状看上海新农村建设中的宗教问题[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7 文锦菊;;论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公务员队伍的转型[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静;;论新农村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9 王屏;;“固边安民”优惠政策亟待出台[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10 龚孝刚;;包帮并户是解决特困户生产生活困难的有效方法[A];中共紫阳县委党校毕业生优秀论文选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曾甲长;抓好扶贫工作 打好新农村建设基础[N];张家界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陈俊;省直赴安顺党建扶贫队倾情新农村建设[N];贵州日报;2006年

3 康梅芗;建设新农村 扶贫也要新[N];山西日报;2006年

4 蒋熠奇;广西局认真做好扶贫工作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N];中国测绘报;2006年

5 乐宏成 邓洪祥 杨正君;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N];阿坝日报;2006年

6 记者 赵红梅;抓好六项建设促进整村脱贫[N];河北日报;2006年

7 钟廷学 陈立香 杨彬;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推进新农村建设[N];巴中日报;2005年

8 记者  曹雁峰;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队送宣传栏下乡[N];大同日报;2006年

9 周俞林;省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倾情为民办实事[N];团结报;2006年

10 陶玉顺 沈富平;春雪飘落见真情[N];新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新玲;我国乡镇公务员能力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王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王艳成;城镇化进程中的乡镇政府职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利洁;东乡族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龙雯;公共住房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叶宏;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吕涛;民国时期青田华侨群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新农村建设视野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王明利;论乡镇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周海琼;新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构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E;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完善[D];河南大学;2008年

5 刘继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经济职能转型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6 卜桂花;民族地区新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7 杨清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公共服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剑南;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高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机构改革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马孟芹;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政府职能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71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271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9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