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独特的民族志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18-10-19 11:53
【摘要】:正《意义的输出》对"文化帝国主义"形成某种程度的解构,证明意义或意识形态的输入与输出存在着距离,并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只有经过意义的编码者与解码者之间不断地协调,才能"产出"理解。得出这样的结论与作者的方法设计不无关系。两位作者创造性地选择种群作为第一控制变量,以探索不同亚文化之间对于同一电视剧的独特"协商"方式——不同类型的解读、不同形式的卷入以及不同机制的自我防御。这项研究的一个核心假设,即《达拉斯》以及诸如此类的节目是否不仅是可供销售的文化产品,而且是颠覆本土文化价
[Abstract]:The output of positive meaning forms a certain degree of de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mperialism", which proves that there is a distance between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meaning or ideology, which is not a simple stimulus-reaction process. Only through the continuous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meaning encoder and the decoder can the understanding be produced. This conclusion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design of the author's method. The two authors creatively select the population as the first control variable to explore the unique "negotiation" between different subcultures for the same TV series-different types of interpretation, different forms of involvement and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self-defense. A central assumption of this study is whether Dallas and the like are not only cultural products available for sale, but also a subversion of local cultural values
【分类号】:C9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麻国庆;;民族志经验反思[J];思想战线;2006年02期

2 王建民;民族志方法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J];思想战线;2005年05期

3 高丙中;人类学反思性民族志研究:一个范式的六种尝试[J];思想战线;2005年05期

4 高丙中;;民族志是怎样“磨”成的?——以贝特森的《纳文》为例[J];思想战线;2008年01期

5 杨利慧;;现代口承神话的传承与变迁——对四个汉民族社区民族志研究的总结[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6 周歆红;;中国海外民族志研究的“他山之石”——透视“人类学德国研究”[J];思想战线;2008年01期

7 王鉴;;教育民族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8 王建新;;后社会主义研究新视角——评吉田世津子《中亚农村亲属关系网络——吉尔吉斯斯坦经济转型的人类学研究》[J];思想战线;2009年05期

9 李春霞;彝民通过电视的仪式——对一个彝族村落“电视与生活”关系的民族志研究[J];思想战线;2005年05期

10 高夫;利用法律民族志研究南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重要成果——《论法的成长》读后[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力丹;王晶;;节日仪式传播:共同信仰的维系与嬗变——以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的民族志调查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2 曹晋;;中国大陆另类媒介的生产:以《朋友通信》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杨利慧;;民间叙事的表演——以兄妹婚神话的口头表演为例,兼谈中国民间叙事研究的方法问题[A];民间叙事的多样性——民间文化青年论坛[C];2004年

5 王建新;;民族宗教研究的理论创新及拓展[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6 安德明;;家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一个起点和支点[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刘锐;;电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流动的影响——基于恩施州石栏村的民族志调查[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9 刘新利;;民族志方法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铭铭(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列维-斯特劳斯的忧郁[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记者 赵志研;中保两国学者共同探讨当代社会危机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戈怡;博物馆里的民族志研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刘苏里;《变革》:一个典范文本的产生[N];江淮时报;2006年

5 王建民;中国人类学向何处去?[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管建华;和郑苏谈民族音乐学[N];音乐周报;2001年

7 闻翔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以公民社会的存在和维系为己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杜靖 青岛大学社会学系;“宗族社区”与“村落共同体”源流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北京师范大学 杨利慧;民间叙事的传承与表演[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实习记者 李杨乐;建设有西南民族特色的民族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欣;内蒙古地区“潮尔”的声音民族志[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2 付广华;修复“自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罗易扉;写文化之后意义关怀[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4 李红婷;无根的社区 悬置的学校[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迟玉花;当代藏区村落社会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崔应令;性别关系变迁研究:从传统到现代[D];武汉大学;2009年

7 周小艺;兴盛、衰落与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刘冬梅;造像的法度与创造力[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张祺;草根媒介:社会转型中的抗拒性身份建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10 杨红;拉祜女童的教育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静;互联网环境下的民族认同[D];汕头大学;2010年

2 刘立;电视·头面人物·博物馆—传播媒介与拢嘎寨的日常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翟淑平;饭局:共餐的延续[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李霞;锡都个旧:资源开发与族群认同[D];中山大学;2010年

5 张楠;沙村的媒介:“扁平化”村庄中的信息立体传播[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Kerry Arnot;中国作为抗俗在线[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技文;祖先之荫庇[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徐曦;走进他者的世界[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9 白林文;清代私撰贵州“苗”族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凌飞;“学困生”个案的人类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81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281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3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