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二战后族群史研究凸显于美国学界的动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23 17:28
【摘要】:二战前,作为"民族学的附庸和考古学的侍女",族群史研究一直发展缓慢、影响微弱。战后,史学因借鉴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方法而展示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族群史研究逐现端倪于美国史学界;在美国的民族学人类学界,民族学人类学也逐渐迈出"历史化"的步伐,族群史研究开始在美国民族学人类学界发生较大影响。这与战后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和学界的新变化息息相关。其中,1946年《印第安人权利申诉委员会法案》在美国国会的通过和印第安人权利申诉委员会的建立,1953年由印第安人权利申诉委员会推动、美国司法部和印第安纳大学合作的"大湖区-俄亥俄流域研究计划"的出台,成为族群史研究凸显于美国学界的直接诱因和重要表现,为战后美国民族学人类学与历史学,尤其是社会史之间关系由疏离到日益密切,以及"历史人类学"在美国和西方学界的发轫起到了重要的促动和铺垫作用。本文尝试对影响战后族群史研究凸显于美国学界的诸多动因进行深入分析,为全面理解族群史研究发生发展的学术脉络提供新的视角。相信,族群史研究的追根探源对理解相关新兴研究领域——西方"历史人类学"而言,也不无补益。
[Abstract]:Before World War II, as an appendage of ethnology and a maid of archaeology, the study of ethnic history developed slowly and had a weak influence. After the war, historiography showed a new developing trend because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ethnology anthropology, and the study of ethnic group history appeared gradually in American historiography. In the anthropology of ethnolog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nthropology of ethnology has gradually taken the step of "historization", and the study of ethnic history has begun to exert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nthropology of American ethnology. Th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ew changes in postwar western society, especially in American society and academia. Among them, the passage of the Indian Rights Complaints Commission Act 1946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dian Rights Complaints Commission were promoted by the Indian Rights Complaints Commission in 1953. The publication of the Great Lakes Ohio Basin Research Project, which was co-organize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and Indiana University, has become a direct cause and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study of ethnic history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also a direct cause and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American ethnology and history after the war. In particul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history from alienation to increasingly close, as well as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stern academia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and paving the wa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that influence the study of postwar ethnic history in American academic circles, and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academic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history research.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origin of ethnic history research is not without benefit for understanding western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课题“西方‘历史人类学'研究——以族群史研究在美国学界的演变为视角”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兵;西方新文化史的兴起与走向[J];河北学刊;2004年06期

2 李剑鸣;关于二十世纪美国史学的思考[J];美国研究;1999年01期

3 刘海涛;;对西方学界“ethnohistory”一词的历史考察[J];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4 刘海涛;;论西方人类学“历史化”的学术环境[J];世界民族;2008年05期

5 刘海涛;;20世纪上半叶美国学界的ethnohistory:民族学人类学的一种有益补充[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瑞霞;关于赫尔德历史发展的思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何小平;;论苗族作家龙宁英创作的审美人类学诗学特征[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麻国庆;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族群、地方社会与跨国文化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郭宇春;简论20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12期

5 李海岚;;试用中国的儒学和谐观解析美国的多元文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6 王鉴;教学论的表述危机与研究转型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7 万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的主体意识——以民间文学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彭清深;雪润繁锦秀 风倦四维宽——从《汉民族发展史》到《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3年01期

9 胡长江;;简析美国西进运动与民族性格的形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10 黄际英,简明;论泛亚裔族群意识的觉醒——“亚裔美国人”的文化含义[J];长白学刊;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邹兆辰;;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史学方法的进步[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刘丽琼;;克雷明教育史学思想的历史继承性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史理论研究再反思——关于社会学化、范式说以及多元化趋势的检讨[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5 张有隽;周建新;林海;;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国本土化研究[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6 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发生途径的人类学意义[A];东方丛刊(2000年第2辑 总第三十二辑)[C];2000年

7 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史理论研究再反思——关于社会学化、范式说以及多元化趋势的检讨[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晓佳;帝国秩序的重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叶凡美;“内部改进”与美国早期国家构建(1801-1833)[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献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冯亚;普鲁塔克政治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唐霞;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占辉;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史学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华敏;广西边境地区基层公安民警身体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钱芳华;卡洛·金兹堡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U,

本文编号:2352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352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e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