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与“互惠”作用下的族群交往——以汶川地震羌族灾难移民的异地安置为例
[Abstract]: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literature and methods, the process of ethnic interaction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is difficult to reproduce, so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this process is not comple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saster migrants and local communities provides a realistic scenario for understanding these processe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emigration and resettlement of Qiang disaster migrants in Wenchuan earthquake as a case study, through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basic types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atus of Qiang immigrants after resettlement, and finds out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behind it. And then seek the beneficial ways to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of ethnic groups and to improv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汶川地震羌族农村移民生计转型与文化变迁研究”(11CMZ02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风笑天;;生活的移植——跨省外迁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刘道超;;族群互动中的文化自觉——以广西客家族群关系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3 杨小柳;;建构新的家园空间:广西凌云县背陇瑶搬迁移民的社会文化变迁[J];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4 刘有安;;孤岛文化背景下的移民社会文化适应——以宁夏清河机械厂为例[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05期
5 雷洪,孙龙;三峡农村移民生产劳动的适应性[J];人口研究;2000年06期
6 风笑天;;安置方式、人际交往与移民适应 江苏、浙江343户三峡农村移民的比较研究[J];社会;2008年02期
7 廖杨;人类学视野中的交往与族群关系[J];思想战线;2005年01期
8 苏珊娜·M·霍夫曼;彭文斌;;彰显的关怀:灾难与人类学领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9 张原;汤芸;;面向生活世界的灾难研究——人类学的灾难研究及其学术定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郑瑞强;叶蕾;王琳;;长期补偿安置模式的社会风险及影响探讨——基于农村水库移民的视角[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富贵;斯日古楞;;内蒙古牧区实施生态移民的必要性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24期
2 冯菁;夏自谦;;中国林区贫困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王强;吴炳方;张磊;朱亮;;三峡库区城镇移民家庭生活安置状况调查与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3期
4 张述林;姜辽;陆敏;毛长义;;交通新格局与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刘晋飞;;三峡库区移民的政策认知与评价:对298名青年移民的调查[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6 肖磊;李仕明;;汶川地震生态重建区的承载力评价及产业选择——兼论德阳重灾区旅游产业发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2期
7 张平;李秀芬;鲍洪杰;;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绩效分析——以疏勒河项目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6期
8 程燕;王顺克;;基于生态补偿的三峡移民社会保险构建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07期
9 薛滨瑞;延军平;彭永祥;;民勤绿洲湖区复合生态系统优化建设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12期
10 马德峰;影响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社区适应性的客观因素——来自江苏省大丰市首批三峡移民的调查[J];管理世界;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云彦;程广帅;;迁移预期、社会支持与能力建设——基于丹江口库区待迁移民的调查分析[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2 曹馨月;王芳;;“文化孤岛”中回族儿童的文化传承研究——基于五顷塬回族自治乡龙咀子村的田野调查[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1年刊)[C];2011年
3 罗强强;;宁夏移民扶贫开发:方法和经验[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学武;生态移民中政府权威与民间社会运作体系的互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田艳;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冯菁;丰裕中的贫困[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曾文芳;先秦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7 黄菁;养成与反哺[D];西南大学;2008年
8 蒋Y,
本文编号:2377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37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