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左旗族际通婚研究
[Abstract]:Ethnic intermarriage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modern multi-ethnic countries. The study of regional inter-ethnic intermarriage can reveal the local social changes, population mobility and inter-ethnic psychology and other important contents. Based on the data of inter-ethnic intermarriage in Alashan Zuo Banner for three yea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ethnic intermarriag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marriage system in China.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婚姻挤压背景下的民族关系研究”(11YJA850005)
【分类号】:C9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庄世恒;;论现代化进程中影响族际通婚的因素[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4期
2 郝亚明;;乡村蒙古族婚姻的现状与变迁——基于内蒙古东部的村落调查[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3 李晓霞;;新疆族际婚姻的调查与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真;乡村情缘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效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曾豪杰;张德选;;浅谈少数民族科技人才资源开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3 蒋传和;;当前中国老年家庭类型新探及问题指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张金俊;王文娟;;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组织控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俞云平;王雅琼;;闽南侨乡民俗变迁点滴[J];八桂侨刊;2008年04期
6 臧超美,卢元镇;北京市城区四种不同职业已婚妇女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7 彭蔚;;从湖南怀化侗族舞蹈看其稻作文化内涵[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吴从环;中国城市社区党建论纲[J];长白学刊;2002年06期
9 仝雪;熊会;张艳玲;;当前农民互助行为探析——以四川省阆中市江南镇前锋村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陈明文;试论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羽;;传统乡村自组织组织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析——以贵州安顺“屯堡第一村寨”九溪村为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吕德文;;婚姻形式与村庄性质——转型期乡村婚姻形式的一项考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周贤润;;屯堡族群通婚圈的社会人类学考察[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吴思红;;论村民自治制度下乡(镇)村关系与农村社会动员[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1年
5 石磊;;浅谈提高毕节市农民科学素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6 王铭铭;;继承与反思——记云南三个人类学田野工作地点的“再研究”[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薛文礼;;晋北部落村的五道神:民间信仰的“冷热”反思[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勤;;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变迁[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潘志成;;传统权威与当代少数民族村寨社会控制[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10 段小丽;王宗爽;王菲菲;聂静;于云江;赵秀阁;全占军;;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的健康风险评价——以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为例[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张嵘;传统 创新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9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吐尔地·卡尤木;维村社会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程妍;苏州市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秦艳姣;水库移民村落的私人互助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包国娟;从城镇化过程中居住格局的变化看民族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卿秋艳;留守妇女与外出丈夫的互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高娅娟;川底下村43号院民居室内与家具陈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吉芳;漳州北溪蒋氏宗族的人类学个案观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春革;基于文化视角的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8 李素英;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创新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白小强;乡村社会秩序生成和社会关系调节的重要资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剑;人力资源管理权威现象探析[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戎 ,潘乃谷;赤峰农村牧区蒙汉通婚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2 吴重庆;社会变迁与通婚地域的伸缩——莆田孙村“通婚地域”调查[J];开放时代;1999年04期
3 唐利平;人类学和社会学视野下的通婚圈研究[J];开放时代;2005年02期
4 李晓霞;试论中国族际通婚圈的构成[J];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5 赵复兴;解放前蒙古族的婚姻和家庭[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06期
6 李晓霞;中国各民族间族际婚姻的现状分析[J];人口研究;2004年03期
7 包智明;变动中的蒙民生活——三爷府村实地调查[J];社会学研究;1991年01期
8 吕昭河;云南民族间通婚的家庭类型与人口结构研究[J];思想战线;2000年06期
9 曹树基;中国村落研究的东西方对话——评王铭铭《社区的历程》[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10 杨筑慧;当代侗族择偶习俗的变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萨仁娜;;族际通婚与族群关系研究——以德令哈市的蒙藏通婚调查为例[J];西北民族论丛;2010年00期
2 罗红;;人类学语境下的族际通婚与族群认同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3 杨成胜;李丽;;湖南维吾尔族族际通婚与民族关系——基于桃源枫树回维村的调查[J];民族论坛;2011年03期
4 贾学锋;钟梅燕;;浅析现代化进程中影响裕固族族际通婚的因素[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6期
5 宋兴烈;;族际通婚与文化融合——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里排壮寨为例[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李丽琴;;族际通婚对族群认同的影响——以贵德县加莫台村为个案[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萨仁娜;;德令哈市蒙、藏、回、汉族际通婚调查研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陈心林;;族际通婚与族群关系——潭溪土家族的实证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9 马彪;邓艾;;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族际通婚问题研究——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调查报告[J];西北人口;2008年04期
10 吴晓萍;蒋桂东;;从族际通婚看当代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宫玉宽;;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苍铭;文化差异一定是文明冲突的潜在因素吗[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马戎;一部中国民族的交往史和融合史[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曾江;“被表述”-“转述”-“自我表述” 云南丘北“P鹑恕弊迦杭捌淅芳且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钟梅燕;当代裕固族族际通婚及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3 李然;当代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互动与族际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鲁艳;多民族杂居区民族边界与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兴烈;人类学视角下的族际通婚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2 李奇文;常德地区维吾尔族族际通婚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
3 王淑萍;族际通婚及其文化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4 方燕;石河子市族际通婚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5 艾瑜;族际通婚的背景及后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萨仁娜;德令哈市蒙藏回汉族际通婚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伏丽芸;回汉通婚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8 蒋桂东;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族际通婚在现代化背景下的演变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9 马勇;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戴宁宁;回汉杂居地区民族交往心理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81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38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