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传统婚姻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1 10:04
【摘要】:藏族文化博大精深,卷帙浩繁。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无不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藏族制度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藏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使人们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藏族文化及其社会生活。 长期以来,由于藏族社会特殊历史文化的影响及宗教观念的渗透,藏族历史的记录呈现出“重宗教而轻其它”的特点,使得藏族历史文献中极少涉及有关婚姻、家庭等问题,即使有文献记载,大多也是对少数贵族阶层婚姻状况的描述,在《贤者喜宴》、《西藏王臣记》、《西藏王统记》等藏族历史文献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一夫多妻”等现象,这无非是想渲染贵族阶层及达官显贵们的权力与财富。然而,在上述的历史文献中,却很难看到对社会底层农牧民的婚姻、家庭的记述,甚至没有。尽管如此,藏族婚姻文化却随着藏民族的发展而演进,不断习俗化、理性化、社会化、规范化,进而制度化。这无疑对我们研究藏族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藏族社会婚姻形式的特殊性体现在一夫多妻制与一妻多夫制并存,这很早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进入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调查研究逐渐增多,然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成果并不多见。诸多问题,如多偶家庭内的生活,多偶家庭与一夫一妻家庭的关系,多偶家庭、一夫一妻家庭与藏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等均不甚清楚。这一时期的调查研究,大多是属民俗现象的记录,资料零星简略。有些学者由于受自身价值观的影响,甚至认为这一现象是原始群婚的残余,是有失偏颇的。 藏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评价体系,是伴随着漫长的藏族历史、文化而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它经历了原始宗教文化——朴素的万物有灵观念、苯教文化——巫术崇拜仪式以及藏传佛教文化——“理性”的超人间力量的信仰,逐渐形成一种在牧业和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的朴素的感性经验层次的社会意识。长期以来,它成为直接引导和支配藏民族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的行为准则,对藏族社会的凝聚和稳定,对藏民族性格的形成和民族精神的铸造曾产生过十分巨大的影响。 藏族道德价值的核心是“重义轻利”的观念,这种价值观不同程度地反映在藏族社会婚姻、家庭制度中,便是“一夫多妻”与“一妻多夫”制的并存。在藏族社会,无论是兄弟共妻、朋友共妻、父子共妻,还是姊妹共夫、血缘外共夫,不但能被全社会普遍认同和理解,而且还把它作为一种衡量和谐家庭的道德尺度和行为规范,使藏族社会特殊的家庭结构和婚姻形式得以存续并发展至今。 对于藏族婚姻制度,特别是一妻多夫制,有不少学者认为它是一种落后的习俗,是群婚制的残余。这里涉及到了价值判断的问题。对此马戎教授有着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在人类社会中,究竟哪一种性关系和婚姻关系更‘道德’、更‘先进’?这是不能简单地根据某一个社会的传统标准来衡量的”。因此要对一个民族的婚姻家庭做出价值判断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真正的、系统的、深入的理解它,这就需要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坚持人类学的主位调查法,尽可能避免把异文化的价值观带入研究过程中而影响对它的理解。 笔者的研究基于两种思考,一是以具体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为出发点,二是这一具体研究对象本身与整体社会和文化的关联表现在何处。对藏族家庭的研究,离不开它的婚姻形式。而藏族社会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造就了卫藏、安多和康巴这三大藏区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地域方面,而且也表现在文化方面。因此,这三大藏区的婚姻形式和家庭结构也不尽相同。只有结合三大藏区的特殊性,进行个案的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展现藏族婚姻与家庭的全貌。同时,藏族的婚姻形式与家庭结构又与其整体社会和文化相关联,在宗教观念的影响下,藏族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他们的婚姻形式和家庭结构中,对整个藏族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一定影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5
本文编号:2462088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5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夸加;青海安多牧区藏族婚俗文化的变迁[D];青海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62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46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