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同的多维性和一维性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分类号】:C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心林;;认同的层次与变迁——潭溪土家族的个案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徐国亮;;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政府权威建设[J];中州学刊;2007年02期
3 王旖旎;;从档案看文革期间的武夷华侨农场[J];南平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4 雷勇;;论跨界民族认同的多重性[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4期
5 雷勇;;论跨界民族的多重认同[J];学术探索;2008年04期
6 雷勇;;论跨界民族的多重认同[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05期
7 李晓明;;族群认同的“多元性”——以南岭民族走廊瑶族为例[J];前沿;2010年22期
8 李平凡;;历史文化认知与彝民族认同[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王友富;王清清;于庆霞;;撒尼人的自我认同与他者“叙事”现象研究——以石林“大糯黑村”为个案[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1期
10 布赫;落实民族政策 加强民族团结[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铸;;西部大开发与民族、统战问题[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2 吴承义;吴德政;;浅议民族、宗教无小事[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李昊;王程;吴艳红;;汉、维、藏族个人自我、集体自我、关系自我重要性的跨文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熊坤新;;试论邓小平关于民族发展的思想[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韦绍行;;强化行政机关对中央政策认同确保执行有力——关于提高地方行政机关中央政策执行力的思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睿丽;;论坚持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7 代葵;李春;;试析邓小平民族发展观的特点[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新篇章[A];中国烹饪协会清真烹饪专业委员会专集[C];2004年
9 昝世峰;;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论孩子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罗漫;;布依族与夏文化:论布依族先民的一支属夏禹后裔[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国裕;把各民族力量凝聚到一起[N];新疆日报(汉);2005年
2 记者 赵慧琴;坚持依法治国 深化“四个认同”[N];新疆日报(汉);2004年
3 吴福环;加强四个高度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N];新疆日报(汉);2005年
4 中共湖南省怀化市委 湖南省怀化市人民政府;落实民族政策法规 促进共同繁荣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彦龙 肖静芳 付叶宏 杨泳;代表话民族事业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刘云龙;且借“东风”上层楼[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田乃越;宗教与民族[N];联合时报;2004年
8 本报评论员;强化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N];新疆日报(汉);2004年
9 颜定英;强化“四个认同”确保长治久安[N];新疆日报(汉);2004年
10 常河;重视民族宗教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N];江淮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军林;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杨小云;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丽华;中国民族自治区民族事务行政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陈始发;新中国宗教政策的历史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唐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7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崔庆植;全球化背景下的思考:中国民族政策及朝鲜族历史、现状与未来[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李尚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林钧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宿晨华;论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钟文烘;利益与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苏宁;民族的自组织性之探索[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4 于佳琦;永定下洋侨乡的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王志远;散居族裔对原居国外交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6 王璐;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D];新疆大学;2004年
7 刘红艳;试论新疆民族团结的理论基础及其基本实践[D];新疆大学;2004年
8 吴桃;用科学发展观构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赵灵子;论李维汉对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的探索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艳飞;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影响(1921—1949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84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484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