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华人文化认同变迁:从“隔离”到“融合”——基于《华美周刊》《华美周报》文本分析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基金】: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引进基金项目“媒介与跨文化能力培养”(2014RCO41)
【分类号】:C9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戎;“融入主流社会”进程中的美国华人文化[J];八桂侨刊;2000年01期
2 陈欣;《金山之旅——一个美国华人家族的百年史诗》[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年02期
3 韩文莲;试论美国华人“叶落归根”向“落地生根”的转变[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张应龙;;“榕华风貌:美国华人发展研讨会”侧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04期
5 陈迎雪;;“模范族裔”的困惑——当代美国华人青少年处境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赵静;;美国华人单身者达27万[J];出国与就业;2007年06期
7 潘伟松;;量的变化——美国华人参政再分析[J];八桂侨刊;2007年04期
8 朱慧玲;;美国华人参政历程及其发展态势[J];八桂侨刊;2008年03期
9 万晓宏;;影响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主观因素[J];八桂侨刊;2009年04期
10 潮龙起;;美国华人研究理论范式的变迁[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姜义华;;论文化的摩擦、适应与再创造——美国华人文化变迁试析[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2 庄国土;;论中国海外新移民:以近30年福州移民为例[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心;美国华人创业者协会成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媒体人士 赵海建;改变处境,美国华人须争取权利[N];广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小宁;美国华人生存状态发生巨大变化[N];人民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丕屹;美国华人呈现两极分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5 王丕屹;美国华人呈两极发展[N];团结报;2012年
6 王丕屹;美国华人频遭暴力警示什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7 陈楚荣;美国华人博士团与珠海签署加强交流合作备忘录[N];广东科技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丕屹;美国移民改革受华人关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9 本报记者 张琨;林书成会见美国华人工商业联合会主席林建新一行[N];绵阳日报;2013年
10 主持人 叶飞 (本报记者);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华人新形象之树立[N];中国文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万晓宏;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研究(1965至2004年)[D];暨南大学;2005年
2 陈迎雪;隔离、融合与多元——美国华人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邹涛;美国华人商文学:跨文明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盖建平;早期美国华人文学研究:历史经验的重勘与当代意义的呈现[D];复旦大学;2010年
5 高小刚;北美华人写作中的故国想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忠允;美国华人参政制约因素分析(1965-2008)[D];暨南大学;2010年
2 李秀红;当代美国华人就业问题分析:1965—1990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崔智馨;华人、韩裔在美国的政治地位及对中美、韩美关系之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4 张传明;冲突、调适与融合:美国华人认同变迁(1849—1979)[D];暨南大学;2006年
5 邢洁;当代美国华人职业模式及其同化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6 杨艳;美国华人参政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莹;二战后美国华人跨国家庭的发展和演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明杰;1990-2000年美国华人参政状况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9 张学军;融合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瑞玲;试析战后美国华人社会经济地位的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36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536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