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共生关系的构建与发展——新疆阿勒泰草原一个微型多民族社区的个案

发布时间:2020-03-04 04:05
【摘要】:共生是族群关系的一种基本形态,以无资源竞争、经济上相互依赖和协同发展为特征,也是一种避免或化解族群矛盾、冲突的内生机制。共生关系形成于特定的自然、社会与历史情境中,以族群差异化与互补的经济生产模式和社会分工为基础,也受到制度安排和族群实践之影响。微型多民族社区是共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场域,是研究族群关系的理想单位。文章研究阿勒泰草原一个微型多民族社区族群共生关系构建与发展的过程,指出共生是新疆民族关系的一个基拳特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戎;;内蒙古草原牧区的蒙汉关系演变及影响因素——以锡盟东乌旗一个牧业社区为个案[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2 袁年兴;许宪隆;;族群杂居区族际互动的结构性特征——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研究视域[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德全英;;长城的团结:草原社会与农业社会的历史法理——拉铁摩尔中国边疆理论评述[J];西域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少虎;;历代屯垦绩效对民国新疆的中华民族认同影响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李宏伟;佟训舟;;拉铁摩尔的“中国情结”[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李宏伟;佟训舟;;从特纳到拉铁摩尔——边疆史研究的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特力更;张骁;;旅游经济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影响分析——以蒙古族游牧文化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5 ;渝中区:向“内陆香港”挺进[J];重庆与世界;2012年01期

6 罗佳;;清代西域地名的功能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孙丽萍;王文奇;孙兴杰;;“东北亚区域秩序研究”笔谈[J];东北亚论坛;2012年04期

8 葛兆光;;边关何处?——19、20世纪之交日本“满蒙回藏鲜”之学的兴起及其背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李崇辉;;北方森林——游牧民族美术的教育与传播探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戴双喜;巴音诺尔;;论牧区以“羊”为“等价物”的交易习惯——兼论民事习惯与交易习惯之结构层次关系[J];法学杂志;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平;;当代回族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取向[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孙信茹;杨星星;;乡村电视台和社区文化符号构建[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3 王铭铭;;民族地区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课题[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4 袁剑;;清代中国的“边疆性”及其现代意义[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5 陈礼贤;;边缘与主流:邕江船民社会文化变迁模式分析[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6 徐新建;;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7 赵旭东;;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当代中国社会的特征及其转化[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8 胡玉春;;边缘地带文化互动的历史记忆——以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为例[A];论草原文化(第九辑)[C];2012年

9 王勇;;长城、寺庙与围栏——中国/国家建构的产权政治学[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10 黄益;;游牧与农耕概念辨[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3年第4期[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鹏;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应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伊利贵;民国时期西南“夷苗”的政治承认诉求[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魏延梅;在自觉、互动和对话中传承民族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徐长恩;权利、权力、权益与义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晓伟;热河驻防八旗生计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曹培;和硕特蒙古在藏史事述论[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4 赵云梅;凉山彝族的民间权威:纠纷解决中的德古[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陈X;西汉河南郡军事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刘少虎;民国时期新疆经济积弱对西北边疆安全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7 李滨利;卫所移民群体本土化过程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0年

8 戴宁;高昌故城土遗址保护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爱文;甘南藏族社区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于红萍;回族宗教信仰变迁[D];华侨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戎;旦增伦珠;;拉萨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连华;;关于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多民族社区建设的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李吉和;;现代城市民族社区功能探析──以武汉市回族社区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王文棣;委华;;激励机制在民族社区管理中的运用[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S1期

4 蒋连华;;关于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多民族社区建设的思考[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王建兵;王文棣;;西部民族贫困社区生活状况分析——东乡族、撒拉族和回族民族社区的实证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6 王文棣;徐黎丽;;河西走廊民族社区发展状况调查[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张娟;;民族社区文化发展的功能分析与路径思考——以伊吾下马崖“清泉节”为例[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6期

8 王文棣;;对河西走廊民族社区发展的战略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9 谭瑾;王晓艳;;空间置换下的民族社区重塑——基于云南省福贡县知子罗村的田野考察[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赵巧艳;;民族社区分类与包容性社区文化建设的政策取向[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肖锋;;浅议民族社区文化[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2 高玮斋;;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民族社区文化[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3 肖芒;;都市中民族社区的价值——以昆明回族社区为例[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和钟华;;民族社区发展项目中社会性别问题的几点思考[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和钟华;;民族社区发展项目中社会性别问题的几点思考[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6 柏贵喜;;都市回族社区及其对回汉族关系的影响——关于武汉市的个案研究[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7 柏贵喜;;都市回族社区及其对回汉族关系的影响——关于武汉市的个案研究[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8 伍琼华;;生态文化与民族社区公共空间的发展建构[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庆华 本报记者 陈登科;汪家园:从城中村到民族社区的华丽转身[N];中国民族报;2013年

2 济南市民族宗教局局长 杨学英;济南市“三位一体”建设和谐民族社区[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记者 赵忠洪;民族社区就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家”[N];桂林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孙文振;民族社区办起民族饮食文化节[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王洁钢(作者单位:广西社科院社会学所);“民族社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N];广西日报;2001年

6 卢维伟;49个少数民族聚居厦门[N];厦门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王志静;济宁市构筑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格局[N];联合日报;2010年

8 记者 赵忠洪;成为我市首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N];桂林日报;2009年

9 安民;西安:密切“三个关系”增合力[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0 原思明;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给力中原文化与经济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何乃柱;民族社区社会工作研究:本土实践与理论建构[D];兰州大学;2013年

2 王文棣;河西走廊民族社区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唐梅;城市化进程中转制民族社区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刘正江;新疆城市民族商业社区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西;社会建设视阈下城市多民族社区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杨佳琦;都市民族社区发展的经验与困境[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3 张蓝鹤;城市多民族社区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4 李艳雯;多民族社区的族际交往[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5 姚宇;城镇化进程中多民族社区融入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3年

6 蒋敬;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乡土特征影响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屈兰;民俗旅游与土族民族社区变迁[D];兰州大学;2011年

8 委华;河西民族社区协调发展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单昕;城市多民族社区居住格局变迁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0 杨巍;新疆传统多民族社区民族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84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584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1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