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探究社会化自然风险的形成——以兰州市一个多民族社区的地质灾害为个案

发布时间:2020-03-11 08:11
【摘要】: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相对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风险不断涌现,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也是社会风险的表现之一。以兰州市一个微型社区的地质灾害风险为剖面进行调查和研究,探讨这一多民族聚居社区本已存在的地质灾害易发的危险环境在加入了诸多社会动因之后,如何转变成了极具人为性和不确定性的风险环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夏玉珍;吴娅丹;;中国正进入风险社会时代[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2 拉毛才让;试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构成、分布特点及动因[J];攀登;2005年02期

3 夏明方;中国灾害史研究的非人文化倾向[J];史学月刊;2004年03期

4 陈忠;;风险社会与“自然的终结”——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本体论问题”与“历史超越”[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克军;;合同债权性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李琪;;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4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姚其煌;李小兰;;知行合一: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预防逻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7 茅根红;陈志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董韦;;“风险社会”理论与风险管理再造[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郭海燕;;国企资金外流的社会风险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朱红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和功能:知识社会学的视角[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董正华;;全球化:歧义纷沓的解说与真实的历史进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郭小平;;“风险传播”研究的范式转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帆;;从“风险社会”理论进路看公众在决策中的作用[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6 杨书婕;;基于2008年南方雪灾的技术风险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张U,

本文编号:2586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586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e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