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基于EEG情感计算的民族认同感量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22:16
【摘要】: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研究对增加少数民族聚集地的社会稳定和加快经济发展,存在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民族认同感研究主要是采用问卷、走访以及座谈等方式进行分析民族认同问题,但是被调查对象往往为了迎合调查意图、遵从社会评价标准、掩盖个人隐私等各种原因不说实话,用这种方式测量的数据真实性需要考证。因此,本论文,尝试采用脑电信号EEG情感计算的方式来对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进行量化研究。基于脑电信号的情绪计算研究,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参与下,脑电信号的情绪识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基于脑电信号的情绪识别和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之间都是根据认同度来进行分析的,因此,使用EEG信号分析民族认同感是可行的。本论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对脑电信号情绪识别与民族认同感之间的关联性就行了分析,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问卷中的问答式改编为图片与蒙族文化认同方面的相似性,设计了一套民族认同感的图片刺激材料问卷系统,从而最终制作出民族认同感测试情绪刺激材料库。此外,从国际情感图像系统中,根据愉悦程度和觉醒程度选择积极情绪和负性情感图片,制作一系列训练刺激材料。其次,对采集脑电信号主流的三种实验范式:随机呈现、顺序呈现、独立呈现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均使用PCA进行脑电信号的特征提取和SVM进行情绪分类,通过对比,本论文选择顺序呈现的实验范式进行后续的民族认同感量化研究。最后,比较了脑电信号的特征提取方法和特征分类方法。特征提取方法比较了 PCA和CSP,特征分类方法对比了支持向量机SVM和卷积神经网络CNN,最后分别选取了共空间模型CSP作为本论文的脑电信号的特征提取方法,SVM作为本论文的脑电信号的特征分类方法。经过以上几个部分分析研究,分别确定了民族认同感的图片问卷,并制作了刺激材料;确定了本论文最终要选择的脑电信号的特征提取和特征分类方法,也使得本论文最终确定民族认同感量化模型的设计。通过本论文确定的情感识别模型,经模型分析最终可以发现本文所采用的情绪识别模型,模型训练准确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准确率为91.54%,与之所得到的民族认同感量化结果为83.44%。民族认同感量化模型中,模型训练准确率的方差为0.00438,在一个较低的数值,也能说明该系统的可靠性。训练完模型之后,得到的民族认同感准确率(即认同率)方差也仅为0.0195。这说明了本论文设计的基于EEG情感计算的民族认同感量化系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基于EEG的情感计算可以应用在民族认同的研究中。
【图文】:

材料,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民族身份


民族认同感测试刺激材料库逡逑图片问卷系统逡逑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研宄》%]是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民族大学生发展积极的社会观念,积极的文化素养和行为准则,实现对民民族身份的双重认同。为了逐渐的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感认同感共同认知,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因此,了解生的民族认同感状况尤为重要,本书作者徐柏才设计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研宄调查问卷》。本论文主要是选择了该问卷中,文化认同部分的问题,包括10逡逑

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民族身份,文化认同


民族认同感测试刺激材料库逡逑图片问卷系统逡逑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研宄》%]是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民族大学生发展积极的社会观念,积极的文化素养和行为准则,实现对民民族身份的双重认同。为了逐渐的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感认同感共同认知,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因此,,了解生的民族认同感状况尤为重要,本书作者徐柏才设计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研宄调查问卷》。本论文主要是选择了该问卷中,文化认同部分的问题,包括10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18;TN911.6;C9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秉健;;高校辅导员培育大学生民族认同感的路径探索[J];才智;2019年25期

2 庞少洁;;浅论大学生民族认同感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年03期

3 方秀梅;;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6年10期

4 王瑞弟;;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意义[J];新课程(下);2017年08期

5 ;新加坡华族青年民族认同感减弱[J];八桂侨刊;2000年02期

6 M·K·阿加瓦尔;波碧;;关于印度与中国的对比[J];世界研究与开发报导;1989年01期

7 敖彦伟;;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民族认同感的有效培育[J];人人健康;2018年12期

8 何勤勇;兰秀英;孙菁;;简论加强西藏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教育的重要意义[J];西藏教育;2012年12期

9 马林刚;;我国少数民族小说叙事模式及其民族认同感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03期

10 张静静;;浅析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民族认同感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赵建华;;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民族认同感[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琦;李鑫;乌云特娜;;蒙古族青少年学业价值观、民族认同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3 卫静远;吴瑞林;;民族认同感测量:基于社会关系图和知识水平的方法[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牟明善;我的民族认同感越来越强[N];济南日报;2007年

2 樊红敏;民族认同感如何建构[N];郑州日报;2008年

3 益西加措;我们需要怎样的民族认同感[N];西藏日报(汉);2012年

4 记者 潘良蕾;增进同根同源血浓于水民族认同感[N];联合时报;2015年

5 本报特派记者 李贤;增强华侨华人新生代的民族认同感[N];广西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廉维亮;罗富和:规范“普通话”表述 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N];人民政协报;2016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王震中 本报记者 李建斌 通讯员 宋和平 整理;用神农炎帝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N];光明日报;2016年

8 靳然;清明节的文化价值[N];山西日报;2016年

9 本报记者 刘圆圆;提炼凝聚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N];人民政协报;2013年

10 刘立军 甘肃省政协党组副书记 副主席;打造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提升中华民族认同感[N];中国民族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强;基于EEG情感计算的民族认同感量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

2 庞少洁;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民族认同感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3 叶欢欢;创新与适应: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年

4 刘颖;中学历史教学对民族认同感的培养[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戴耀威;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感现状及培育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牛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复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7 周晓燕;浅析民族认同感和公民权在新工党移民政策中的角色(2001年-2010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文慧;黔东南州苗族的民族认同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张文慧;民间文学启蒙教育对幼儿民族认同感培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10 王甜;[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0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690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f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