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盖赖苗族传统生态知识传承与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1 14:51
【摘要】: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苗族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态知识是在当地文化环境中孕育而生,是当地人们世代的经验累积,亦是文化与生境调适的结果。近年来,传统生态知识备受学者们关注,并已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为后人持续关注提供了有力的文献基础。基于此,本研究以贵州省三都县盖赖苗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融合民族学、人类学、文化生态学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全面考察其与自然互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生态知识,探索其在现代化背景下的应用价值,以期寻找特定生计环境下的传统生态知识的可行性保护策略。除了绪论与结语之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是介绍盖赖的生境,详细描述该地域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第二章至第四章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分法,从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和规约管理等多方面透析其与自然互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生态知识;第五章主要从传统生态知识的现代价值、传承困境及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生态知识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仅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同时也对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盖赖仍能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共生,足以说明苗族传统生态知识对维护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然而,现代性的强势介入,导致其面临一系列的困境与挑战,由此,针对盖赖苗寨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笔者提出推广少数民族语言、培养文化传承主体以及创新活的传承方式等对策建议,旨在为盖赖苗寨乃至其他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鉴的实证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C95
【图文】:

地理位置,苗族


贵州民族大学 2018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名。从当地实际情况来看,这两种均有合理之处。盖赖苗族择山而居,但并不是每一座山都适宜居住,人们一般会选择形状似龙的山体,而似蛇、毛毛虫等之类的则不会选择居住,他们认为这类山体,哪怕能兴旺一时,也不会兴旺一世。而盖赖居住的山,传说山像一条龙,龙尾在湾塘,龙头在丹寨排调上去一点,盖赖则在龙的身上,这些关于自然山水的传说无不反映了盖赖苗族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追求,侧面也反映了盖赖优越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夏玲;;苗族传统生态知识的“场域表达”及其当代价值——以贵州省三都县盖赖村为个案[J];河西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2 刘继杰;李静;;藏族生态知识认知的影响要素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3 ;林业生态知识(二)[J];绿化与生活;1999年02期

4 尹红;李建飞;全威;高路;;传统生态知识在民族地区“数字环保”中的应用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年06期

5 成功;张家楠;薛达元;;传统生态知识的民族生态学分析框架[J];生态学报;2014年16期

6 付广华;;传统生态知识:概念、特点及其实践效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周云水;李旺旺;;市场经济对地方生态知识的影响——对三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人类学量化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罗康隆;;地方性生态知识对区域生态资源维护与利用的价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王如松;生态知识普及的大讲堂[J];绿叶;2005年04期

10 黄柏权;;西南地区民间生态知识与森林保护[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元康;;以人为本 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教育[A];重庆市首届工程师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文棣;;生态公园及其生态指标探讨[A];中国公园协会2003年论文集[C];2003年

3 成功;刘春晖;薛达元;;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传统知识相互关系刍议[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4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锦;推进“生态知识城”项目[N];深圳特区报;2011年

2 记者 白丽娟;盟委行署举办气候与生态知识讲座[N];锡林郭勒日报;2006年

3 ;学员应具备的基本生态知识[N];云南科技报;2004年

4 伍雪平 黄尤波;“生态知识城”的理想与现实 深莞惠“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前瞻[N];东莞日报;2011年

5 江苏省泗洪县委办公室 王锋;要加强生态知识普及[N];农民日报;2008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钱飞鸣;荷兰学者深圳“造城”[N];深圳商报;2010年

7 李松梧;领导干部要学点生态知识[N];黄河报;2015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钱飞鸣 陈美寿;最好能够建成“世界卓越中心”[N];深圳商报;2011年

9 记者 李大庆;生态人类联合会成立[N];科技日报;2010年

10 张枫逸;让爱心“善始”更能“善终”[N];人民公安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夏玲;盖赖苗族传统生态知识传承与保护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8年

2 麦地乃·阿不都克力木;伊犁维吾尔族生计策略中本土生态知识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8年

3 何星;贵州南部侗族传统生态知识和理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海东;现代背景下地方性生态知识的流变与整合[D];贵州大学;2016年

5 胡培真;四时思想与先秦生态审美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关巧菊;论当前我国农民的生态道德教育[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琼娥;关于高中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索;傣族生计变迁的生态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9 孟玉;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态观教育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段虎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50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750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2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