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都匀绕家历史发展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3 10:29
【摘要】:绕家人有语言无文字。绕家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绕家人智慧的结晶,绕家民族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950年以后,学术界关于绕河流域生活的绕家人的研究涉猎较广,主要集中在绕家大歌(呃嘣)研究、绕家生态文化研究、绕家语言以及绕家历史文化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笔者以“绕家”为关键词,共检索出绕家研究相关研究共18篇,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文章基于绕家历史文化的背景结合田野调查与资料整理,研究绕家人的历史发展变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地理位置对一个村寨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绕河村现居住的自然环境虽说不是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但却成为绕家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一章中,主要是对绕家人现居住地的建制沿革、区域位置以及自然地理等方面进行介绍,其中建制沿革部分是为绕家人历史发展变迁建立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为下文绕家历史发展变迁做铺垫。第二章中主要分为三个小节,其中第一节分别从清代和民国时期关于“绕家人”在不同时间段,族称变化进行考证和分析,并结合1950以来我国民族识别工作对绕家人的族属认同以及民族归属做出了梳理和对其合理性的分析;第二节主要是从绕家人现居住地绕家人迁徙记忆去寻找迁徙的历史依据,之所以从今天去推过去主要是绕家相关史料有限,目前无法从历史记载来对绕家迁徙做出一条完整的“线”。第三节分别从清代及民国时期史料对绕家的姓氏结构的记载进行考证和分析,再结合1950年以来绕河村绕家人姓氏结构,分析其姓氏发展变化的原因;在第三章是绕家婚丧发展变迁。顾名思义,这一章中主要从绕家的婚姻和丧葬出发,分别从明代、清代以及1950年以来绕家婚丧的表形式进行史料分析和考证,同时分别在婚姻、丧葬部分加入田野调研资料做为补充,最后是对绕家婚姻、丧葬发展变迁中绕家人对周边民族婚丧习俗的学习与保留,并作出原因分析。最后,在第四章中主要从绕家服饰变迁、教育历史变迁以及经济发展变迁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但是由于这部分史料较少,因此后面两章主要是1950年以后的记载,以及田野补充。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泠静;;绕家人女性民俗原生文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8期

2 杜蓉;;绕家“呃嘣”绕家人的大歌[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年03期

3 宋荣凯;许明礼;许厚任;;贵州绕家语言特点及其功能探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4 张国云;李薇;;黔东南麻江县河坝村绕家女头帕考察研究[J];装饰;2015年06期

5 王文娟;;贵州省麻江县绕家服饰图案浅析[J];明日风尚;2017年02期

6 高勇;;绕家人原生性族群文化调查与研究——以麻江县河坝地区和都匀市绕河地区为中心[J];人文世界;2012年00期

7 谢传红;赵凌;;黔南“绕家”、“过冬节”音乐文化调查报告[J];艺海;2014年04期

8 潘利红;;绕家“呃嘣”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研究——以贵州省都匀市洛邦镇绕河村为例[J];前沿;2011年22期

9 文永辉;;绕家人的祖先崇拜[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杨(昌鸟)国;;绕家丧葬调查报告[J];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赵若姝;曲音袅袅绕家 艺香沁沁满庭[N];中国文化报;2017年

2 杨启刚;绕河两岸的绕家人[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况莎;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白兴[N];贵阳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丽;河坝瑶寨手工艺尝试“公平贸易”[N];贵州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韦洪 龙毓虎 实习生 刘非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N];黔南日报;2015年

6 本报记者 李丽;一个瑶族村寨的文化觉醒[N];贵州日报;2010年

7 陈寿坤;都匀经济开发区:打造影视体育旅游三位一体开放式乐园[N];贵州民族报;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青;都匀绕家历史发展变迁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1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801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b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