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青州驻防满族家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9 22:33
  本文旨在细致阐述山东青州驻防这一军事社会的社会组织——"户"如何同朝廷规定的政策和制度相适应。该驻防从成立到解体虽是满洲八旗整体历史的一个片段,却表现了满族在自身社会传统之上不断融入儒家"宗族"制度,使满洲旗人的承嗣职位、人丁身份规范化的变迁过程。这一方面加强了朝廷对直省驻防八旗人丁的控制,另一方面又使得该地文化、风俗日益受军功体系和儒家文化的影响。 

【文章来源】:满族研究. 2018年03期 第103-109页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青州驻防满族家户研究


国史馆人物传包《贵升履历清册》①这两份档案同属道光年间青州驻防贵升的资料

清册,履历,满洲,青州


图1国史馆人物传包《贵升履历清册》①图2国史馆人物传包《贵升列传》②这两份档案同属道光年间青州驻防贵升的资料,左图为《贵升履历清册》、右图为《贵升列传》。贵升在左图的身份系“京都厢红旗满洲善住佐领下人”,而右图标明贵升为“赵佳氏,满洲镶红旗人,山东青州驻防。”这点暗示了青州驻防兵丁人身上的双重依附关系,即京都八旗系统与驻防营系统。参照左图可知,贵升“道光十四年”凭借“军功”坐补“本处”(青州驻防)厢红旗佐领。而他同时处于京都“善住佐领”之下。两种“佐领”的差异在于,贵升所补佐领为“驻防营”内佐领、选任依据为历次“军功”,在程序上需要考验军功、上级拟陪、参见皇帝,这是一种官僚制度之下的官职。职能上主要是在军事方面指挥、教养、训练旗人。“善住佐领”为贵升人身所属之佐领。旗人被拨出驻防之后,仍有宗族事务受京都佐领约束。这种关系涉及到:第一,“户”的观念有产业的意思,满洲八旗兵丁的产业主要是坟茔之产,驻防官兵的产业隶属于京师所属之宗族,青州兵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之前不准在驻防之地办置坟茔产业,兵丁死后须将骨灰带往京师埋葬。二、赡养职责,若在京旗份之中只有一人,地方驻防需派兵丁一员入京照顾。三、年老休致兵丁要回京籍。这种旗籍上的联系实质上是满洲各族穆昆达在控制。以上分析,在于明确“户”这一单元在八旗双重权力体系中的位置。三、青州驻防“户”的基本结构上文解释了“户系于佐领”,而“户”自身的结构则可用“丁系于户”来说明。此句暗含了在八旗满洲中“户”的重心落在对国充当主要战力,对家担任主要经济来源的“侗之上,户就是因“侗而存,依丁而计。“户”满文可转写为boigon。乾隆年间编纂的《清文鉴》中释义为:emuniyalmadebisireniyalmaanggalaus

青州,族长,满洲


杆为祭祀所用。每户都有圈炕。满洲人的文化表达离不开炕。青州满洲的葬礼仪式和辈分区分都离不开炕。长辈住西炕或北炕,小辈睡南炕。图3光绪三十一年(1905)青州驻防户口册一页四、青州驻防“户”的内部秩序“族”对满洲人的束缚还体现在清代对族长权力的重视上。清时期规定,“八旗庶姓,皆设族长,各于尊属闲官,或闲散望重者,举之于关。凡公私事宜,得于佐领平章赞画,虽无秩禄,亦官身也。”①族长首先要与佐领合作,满洲编审人口需要族长向佐领上报,查验之时也需要族长出具甘结。在管理上,族长负责管理族下人酗酒、赌博等事。②起初,青州驻防一方面在驻防城内族长管辖之下。另一方面在人身身份上也要受京城本穆昆的约束,后来清廷对驻防八旗归葬、回京、科考的放松实际上使其受到京旗穆昆的约束小了很多。青州驻防虽生活在京城穆昆之外,当初入驻的一户日久也演变成大族。甲兵的饷银、墓地都是户下共享,如有犯罪,一切财产都将被官方没收。青州满洲从礼仪规范上来说讲究“排行”或说是“大排行”,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分晰族内成员关系远近。这是因为讲究排行受清朝法制规范的影响。雍乾时期“八旗无嗣者,若有同宗及远近族人昭穆相当可继为嗣的,不许过继异性、户下家奴以及民间子弟。否则本身故后,家产不准过继子承受。”③也就是说满洲的穆昆相当于财产共享的根据血缘支系远近组织承嗣关系的包含几代人的大家庭结构,承嗣的方式分为两步:依排行顺序过继;承嗣财产。这一政策在加强财产的个人所属的同时加强宗族团结。在承嗣方面,国家限定私人不得私自做主而是需要族长主持。乾隆五十六年规定:“旗人无子者,许立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先尽同父周亲……如俱无……取其该参领、佐领及伊族长、族人、生父立名画押印甘,各结送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朝八旗制度中的族长[J]. 徐雪梅.  北方文物. 2014(02)
[2]《青州旗城》──一部驻防旗人的实录[J]. 刘小萌.  满族研究. 2000(04)

硕士论文
[1]清朝八旗户籍制度研究[D]. 余瑞华.郑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07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907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9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