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禹兴西羌-大禹神话的现代构建与北川羌族的族群认同

发布时间:2021-03-03 14:30
  在当代人类学的研究中,民族(Nation)既是现代性中观念意识的建构运动,也是实体单位的形塑过程。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弗雷德里克·巴斯式族群“边界”的区分;或是通过马克思·韦伯式族群“核心”的塑造。本研究将以韦伯的理论视角为切入点,重点关注四川省北川县的羌族与大禹的关联,从而考察大禹神话和羌族的动态关系,并将这种建构过程放置于“国族”语境中,解读北川族群认同与大禹声望,如何被共同塑造,并相互作用。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并对本文所涉及到的人类学关于族群理论的研究做了相关梳理,另外介绍了研究的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对羌族的历史进行了梳理。首先,在文献中厘清“羌”和羌族群的历史脉络,关注到近现代关于羌的研究阶段和成果。其次,考察历史文献中如何通过大禹出生地的记录与变迁,逐步与北川羌族产生联系;第三章将考察“塑造黄帝”运动的内涵与变迁,探讨大禹神话在现代的建构过程,如大禹治水传说蕴含的道理如何强化“羌”与“华夏”的联结。以及如何从信仰和文化上落地到北川;第四章着重研究对于大禹和羌族,不同话语体系的讨论,如地方精英在文本书写中的现实诉求。另一方面,北川民众如何回应...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禹兴西羌-大禹神话的现代构建与北川羌族的族群认同


北川羌族自治县地图(摄于北川图书馆特藏馆)

北川


图 3:北川乡景(摄于北川贯岭乡都垭路)①到,北川县所居住的羌族占其民族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所以了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在此之前,弄清楚羌族的历史对理要。历史中关于“羌”的记载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族群。早在作为一个确定性民族名称之前料,就出现许多羌人的记载。在六千年之前,一些戎便被称之西迁的炎黄部族相融,尊崇炎帝。徐中舒认为:“夏后氏,作以羌为主要,与唐、虞同盟部落在黄河流域形成的强国。”司马西羌”,常璩《华阳国志》载“其蜀东接于巴,北与秦分,南接”②历史上的蜀地多指四川盆地的西部边缘地区,而非今天的

研究著作,北川,图书馆,羌族


图 4:“禹羌文化”研究著作(摄于北川图书馆特藏馆)①期间,研究羌族的主要力量,分别来自三方面。其一、四川民族研究、周锡银、冉光荣等学者编纂的《羌族史》和《羌族研究》颇具影响川大学和国外高校的协作,在羌族地区进行两次田野调查,收获大学作为中国西南民族研究的重镇,出版了一系列学术成果。②上述政府行为指导下的羌族研究之外,许多著名学者也加入到羌。如马长寿(1984)、冉光荣(1984)、日本学者工藤元男(2000)等,从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和资料建构羌族的历史或是论述历史上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其中以《羌族史》③为范例,通过对整个“络的梳理,将其正式的纳入到了中华国族体系之中。族群概念的羌族起源较晚,羌族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历经波折。王代羌族经过三个步骤:最早,由商至汉的羌人,是华夏对边疆外族畴随帝国疆域拓展而迁移;随后,因藏族势力,羌人作为汉与藏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陌生的新家园——异地重建后新北川居民的空间商榷和文化调适[J]. 邱月.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3)
[2]新北川:羌族文化再造进行时[J]. 邱月.  文化纵横. 2015(03)
[3]羌学研究散论——在羌学研究中心2014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J]. 冉光荣.  民族学刊. 2015(02)
[4]抗战时期康东旅外青年笔下的“康区”——以《康藏前锋》所载文章为例[J]. 郭建勋,朱茂青.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3)
[5]“羌为何人”——20世纪前期西方学者的羌民研究[J]. 卞思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6]“大禹治水”文化内涵的人类学解析[J]. 汤夺先,张莉曼.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7]禹步探原——从“大禹治水”想起的[J]. 李零.  书城. 2005(03)
[8]羌族研究综述[J]. 耿静.  贵州民族研究. 2004(03)
[9]岷江上游羌族的大禹崇拜——以禹生石纽说为中心[J]. 张泽洪.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3(04)
[10]大禹出生地考实[J]. 陈剩勇.  浙江学刊. 1995(04)

硕士论文
[1]论葛维汉的羌民研究[D]. 卞思梅.中央民族大学 2011
[2]羌族族群认同的变迁[D]. 林静.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61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061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1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